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技术博客 > 正文

densenet121 pytorch



目录

前言

设计理念

网络结构

实验结果及讨论

使用Pytorch实现DenseNet

小结

参考文献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卷积神经网络(CNN)已经成为最主流的方法,比如最近的GoogLenet,VGG-19,Incepetion等模型。CNN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是ResNet模型的出现,ResNet可以训练出更深的CNN模型,从而实现更高的准确度。ResNet模型的核心是通过建立前面层与后面层之间的“短路连接”(shortcuts,skip connection),这有助于训练过程中梯度的反向传播,从而能训练出更深的CNN网络。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DenseNet模型,它的基本思路与ResNet一致,但是它建立的是前面所有层与后面层的密集连接(dense connection),它的名称也是由此而来。DenseNet的另一大特色是通过特征在channel上的连接来实现特征重用(feature reuse)。这些特点让DenseNet在参数和计算成本更少的情形下实现比ResNet更优的性能,DenseNet也因此斩获CVPR 2017的最佳论文奖。本篇文章首先介绍DenseNet的原理以及网路架构,然后讲解DenseNet在Pytorch上的实现。

相比ResNet,DenseNet提出了一个更激进的密集连接机制:即互相连接所有的层,具体来说就是每个层都会接受其前面所有层作为其额外的输入。图1为ResNet网络的连接机制,作为对比,图2为DenseNet的密集连接机制。可以看到,ResNet是每个层与前面的某层(一般是2~3层)短路连接在一起,连接方式是通过元素级相加。而在DenseNet中,每个层都会与前面所有层在channel维度上连接(concat)在一起(这里各个层的特征图大小是相同的,后面会有说明),并作为下一层的输入。对于一个

层的网络,DenseNet共包含

个连接,相比ResNet,这是一种密集连接。而且DenseNet是直接concat来自不同层的特征图,这可以实现特征重用,提升效率,这一特点是DenseNet与ResNet最主要的区别。

图1 ResNet网络的短路连接机制(其中+代表的是元素级相加操作)

图2 DenseNet网络的密集连接机制(其中c代表的是channel级连接操作)

如果用公式表示的话,传统的网络在

层的输出为:

而对于ResNet,增加了来自上一层输入的identity函数:

在DenseNet中,会连接前面所有层作为输入:

其中,上面的

代表是非线性转化函数(non-liear transformation),它是一个组合操作,其可能包括一系列的BN(Batch Normalization),ReLU,Pooling及Conv操作。注意这里

层与

层之间可能实际上包含多个卷积层。

DenseNet的前向过程如图3所示,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其密集连接方式,比如

的输入不仅包括来自

,还包括前面两层的

,它们是在channel维度上连接在一起的。

图3 DenseNet的前向过程

CNN网络一般要经过Pooling或者stride>1的Conv来降低特征图的大小,而DenseNet的密集连接方式需要特征图大小保持一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DenseNet网络中使用DenseBlock+Transition的结构,其中DenseBlock是包含很多层的模块,每个层的特征图大小相同,层与层之间采用密集连接方式。而Transition模块是连接两个相邻的DenseBlock,并且通过Pooling使特征图大小降低。图4给出了DenseNet的网路结构,它共包含4个DenseBlock,各个DenseBlock之间通过Transition连接在一起。

图4 使用DenseBlock+Transition的DenseNet网络

如前所示,DenseNet的网络结构主要由DenseBlock和Transition组成,如图5所示。下面具体介绍网络的具体实现细节。

图6 DenseNet的网络结构

在DenseBlock中,各个层的特征图大小一致,可以在channel维度上连接。DenseBlock中的非线性组合函数

采用的是BN+ReLU+3x3 Conv的结构,如图6所示。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与ResNet不同,所有DenseBlock中各个层卷积之后均输出

个特征图,即得到的特征图的channel数为

,或者说采用

个卷积核。

在DenseNet称为growth rate,这是一个超参数。一般情况下使用较小的

(比如12),就可以得到较佳的性能。假定输入层的特征图的channel数为

,那么

层输入的channel数为

,因此随着层数增加,尽管

设定得较小,DenseBlock的输入会非常多,不过这是由于特征重用所造成的,每个层仅有

个特征是自己独有的。

图6 DenseBlock中的非线性转换结构

由于后面层的输入会非常大,DenseBlock内部可以采用bottleneck层来减少计算量,主要是原有的结构中增加1x1 Conv,如图7所示,即BN+ReLU+1x1 Conv+BN+ReLU+3x3 Conv,称为DenseNet-B结构。其中1x1 Conv得到

个特征图它起到的作用是降低特征数量,从而提升计算效率。

图7 使用bottleneck层的DenseBlock结构

对于Transition层,它主要是连接两个相邻的DenseBlock,并且降低特征图大小。Transition层包括一个1x1的卷积和2x2的AvgPooling,结构为BN+ReLU+1x1 Conv+2x2 AvgPooling。另外,Transition层可以起到压缩模型的作用。假定Transition的上接DenseBlock得到的特征图channels数为

,Transition层可以产生

个特征(通过卷积层),其中 ![ heta in (0,1]]() 是压缩系数(compression rate)。当

时,特征个数经过Transition层没有变化,即无压缩,而当压缩系数小于1时,这种结构称为DenseNet-C,文中使用

。对于使用bottleneck层的DenseBlock结构和压缩系数小于1的Transition组合结构称为DenseNet-BC。

DenseNet共在三个图像分类数据集(CIFAR,SVHN和ImageNet)上进行测试。对于前两个数据集,其输入图片大小为

,所使用的DenseNet在进入第一个DenseBlock之前,首先进行进行一次3x3卷积(stride=1),卷积核数为16(对于DenseNet-BC为

)。DenseNet共包含三个DenseBlock,各个模块的特征图大小分别为

,每个DenseBlock里面的层数相同。最后的DenseBlock之后是一个global AvgPooling层,然后送入一个softmax分类器。注意,在DenseNet中,所有的3x3卷积均采用padding=1的方式以保证特征图大小维持不变。对于基本的DenseNet,使用如下三种网络配置:

,

。而对于DenseNet-BC结构,使用如下三种网络配置:

,

。这里的

指的是网络总层数(网络深度),一般情况下,我们只把带有训练参数的层算入其中,而像Pooling这样的无参数层不纳入统计中,此外BN层尽管包含参数但是也不单独统计,而是可以计入它所附属的卷积层。对于普通的

网络,除去第一个卷积层、2个Transition中卷积层以及最后的Linear层,共剩余36层,均分到三个DenseBlock可知每个DenseBlock包含12层。其它的网络配置同样可以算出各个DenseBlock所含层数。

对于ImageNet数据集,图片输入大小为

,网络结构采用包含4个DenseBlock的DenseNet-BC,其首先是一个stride=2的7x7卷积层(卷积核数为

),然后是一个stride=2的3x3 MaxPooling层,后面才进入DenseBlock。ImageNet数据集所采用的网络配置如表1所示:

表1 ImageNet数据集上所采用的DenseNet结构

这里给出DenseNet在CIFAR-100和ImageNet数据集上与ResNet的对比结果,如图8和9所示。从图8中可以看到,只有0.8M的DenseNet-100性能已经超越ResNet-1001,并且后者参数大小为10.2M。而从图9中可以看出,同等参数大小时,DenseNet也优于ResNet网络。其它实验结果见原论文。

图8 在CIFAR-100数据集上ResNet vs DenseNet

图9 在ImageNet数据集上ResNet vs DenseNet

综合来看,DenseNet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实现方式不当的话,DenseNet可能耗费很多GPU显存,一种高效的实现如图10所示,更多细节可以见这篇论文。不过我们下面使用Pytorch框架可以自动实现这种优化。

图10 DenseNet的更高效实现方式

这里我们采用框架来实现DenseNet,目前它已经支持Windows系统。对于DenseNet,Pytorch在模块里给出了官方实现,这个DenseNet版本是用于ImageNet数据集的DenseNet-BC模型,下面简单介绍实现过程。

首先实现DenseBlock中的内部结构,这里是BN+ReLU+1x1 Conv+BN+ReLU+3x3 Conv结构,最后也加入dropout层以用于训练过程。

据此,实现DenseBlock模块,内部是密集连接方式(输入特征数线性增长):

此外,我们实现Transition层,它主要是一个卷积层和一个池化层:

最后我们实现DenseNet网络:

选择不同网络参数,就可以实现不同深度的DenseNet,这里实现DenseNet-121网络,而且Pytorch提供了预训练好的网络参数:

下面,我们使用预训练好的网络对图片进行测试,这里给出top-5预测值:

给出的预测结果为:

注:完整代码见/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DenseNet的设计理念以及网络结构,并给出了如何使用Pytorch来实现。值得注意的是,DenseNet在ResNet基础上前进了一步,相比ResNet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其却并没有像ResNet那么出名(吃显存问题?深度不能太大?)。期待未来有更好的网络模型出现吧!

  • 上一篇: java内部类概念
  • 下一篇: linux 去重复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 java内部类概念2025-01-04 17:29:59
  • c++类中构造函数2025-01-04 17:29:59
  • ddim是什么2025-01-04 17:29:59
  • html表单属性有哪些2025-01-04 17:29:59
  • 桥接成功却无法上网2025-01-04 17:29:59
  • linux 去重复2025-01-04 17:29:59
  • 网页访问升级中每日正常更新2025-01-04 17:29:59
  • 备忘录设计图2025-01-04 17:29:59
  • spilt函数用法2025-01-04 17:29:59
  • html中表单怎么写2025-01-04 17: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