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习KVM虚拟机,磁盘镜像和配置文件、快照都默认存储在/var目录下,我一看就傻眼了。我的var下只有3个G。于是得好好重新重视一下这个var分区。
/var 包括系统运行时要改变的数据。其中包括每个系统是特定的,即不能够与其他计算机共享的目录,如/var/log,/var/lock,/var/run。有些目录还是可以与其他系统共享,如/var/mail、/var/cache/man、 /var/cache/fonts、/var/spool/news。
var目录存在的目的是把usr目录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更改的文件或者临时生成的文件及目录提取出来,由此可以使usr目录挂载为只读的方式。隐含要求var目录必须挂载为可以读写的方式。
每次安装 Linux 系统,到分区那一步的时候总是有些纠结,应该怎么分?每个区分多少大小?有几次分区不合理,导致后面扩容很是麻烦。于是静下心来,花点时间特意学习了一下,结合前面的几次经历,总结如下,希望对 Linux 入门或初学者有所启发。
一般来说,在 Linux 系统中都有最少两个挂载点,分别是/ (根目录)及 swap(交换分区),前者根目录 是必须的。如果你只是在虚拟机上安装测试或学习,那分两个区也没问题。但是如果是生产环境,建议挂载以下几大目录:
/: 根目录,唯一必须挂载的目录。不要有任何的犹豫,选一个分区,挂载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有2G的容量应该是够用了。当然了,很多东西都是多多益善的。
swap: 交换分区,可能不是必须的,不过按照传统,并且照顾到您的安全感,还是挂载它吧。它的容量只要约等于您的物理内存就可以了,如果超过了您物理内存两倍的容量,那绝对是一种浪费。
/home: 这是您的家目录,通常您自己创建的文件,都保存在这里,您最好给它分配一个分区。
/usr: 应用程序目录。大部分的软件都安装在这里,如果您计划安装许多软件,建议也给它分配一个分区。
/var: 如果您要作一些服务器方面的应用,可以考虑给它分配一个较大的分区。
/boot: 如果您的硬盘不支持LBA模式(不太可能),您最好挂载它,如果挂载,将它挂载在硬盘的第一个分区,应该比较稳妥。一般来说,挂载的分区只要100-500M大小就足够了。
是否要将这几个挂载点独立分割出来则应该根据你的需求规划而定,可参考以下建议:
挂载点 | 装置 | 说明 |
---|---|---|
/ | /dev/hda1 | 可用空间-swap大小后的所有空间 |
swap | /dev/hda2 | 大约内存大小 建议至少512MB |
/boot | /dev/hda3 | 100MB即可 |
/home | /dev/hda2 | 最大的剩余空间 |
或者干脆就自动划分吧
挂载点 | 装置 | 说明 |
---|---|---|
/ | /dev/hda1 | 10~15G足矣 |
/home | /dev/hda2 | 最大的剩余空间 |
/boot | /dev/hda3 | 100MB即可 |
swap | /dev/hda5 | 大约内存大小(建议至少512MB) |
/var | /dev/hda6 | 建议给这个区大一点 |
一、Linux 下没有分区,只有挂载点,类似于 Window 下的分区。
二、Swap 的大小约等同你的内存大小,或稍大即可,建议至少设置512MB
三、关于文件系统,在 Windows 下,我们常见到的文件系统有 FAT、 FAT32、 NTFS、exFAT,而在 Linux 下,文件系统如下:
Ext2:早期的格式,不支持日志功能。
Ext3:ext2改良版,增加了日志功能,是最基本且最常用的使用格式了。
Ext4:针对ext3系统的扩展日志式文件系统,是ext3文件系统的后继版本。
ReiserFS:也有日志功能,其特点是处理小档案时速度快。
XFS:稳定与高效,在大小档案混合的系统里有优越的表现。
JFS:特色是最不占用CPU资源,如果你的电脑老旧那么这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