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素质

(138) 2024-04-15 23:01:01

个性素质

个性,是创业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素质。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我曾说过:“所谓创造性的素质,即指创造个体所具有的个性特征。”

什么是个性呢?“个性一词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l,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一个人在生命舞台扮演的角色;另一个是指作为人的性质和作用,即人的实质的自我。”[1]在西方文化中,个性与人格往往含有相同的概念。如果再具体细分的话,也存在一些差别,个性是指人的个体的特质,而人格则指人的个体的行为风格。

每一个社会人都有个性,无非是有的人个性突出,而另一些人个性不鲜明。一个人的个性就是这个人与众不同的特点。人的个性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包括了人的智力、性格、情绪、意志等一些重要的特征。我们通常说某人个性鲜明,某人缺乏个性,某人有胆识,某人没有魄力等,这都是对一个人的个性的评价。为什么个性对于创业者来说,又是如此重要呢?这是因为,人的个性是以心理现象为特征的,它是人的各种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高度统一。它既反映了创业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又体现了创业对个人能力的需要。我们综观创业史上的奇人伟业,几乎无一例外的是有赖于创业者的鲜明个性。

长期以来,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都十分重视人的个性素质的调查与研究,以便总结出某些共同的规律,从而造就更多的优秀创业者。这一方面的研究简直令我们眼花缭乱,例如赫什的六特征、巴伦的十二特征、托兰斯的八十四特征等。各家之言也是见仁见智,不胜枚举。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不可能找到一个统一的“个性模式表”,也不可能找到一条通向创业成功的“便道”。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列出不同的统计结果。我对人的个性的兴趣,源于我对创造教育的研究。根据对大量富有创造性的人才的研究,我发现,他们与企业经营中的创业者一样,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而最可贵和最突出的有以下五点:

1.独立性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以心理学的“自我实现”学说而闻名。他肯定地说:有创造性的人属于自我实现的人。[2]一个独立的人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敢于展现自己,实现自己,能够独立自主地回答:我是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能做成什么?我的价值是什么?一个具有独立性的人,他们具有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研究和独立行动的特征。独立性与依附性(或叫做奴隶性)是相对立的,如果没有主宰自己命运的勇气和自控能力,那么是很难实现其自身的独立性的。

珠海巨人集团公司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几个不满30岁的年轻人,充满了“实现自我”的信心,这就是他们要成为巨人。在开始创业时,史玉柱还是一个刚刚毕业的研究生,当时他手上仅有4000元资金和一项IM-6401中文文字处理系统研究成果[3]。凭借这两个条件能否创立一项大的事业呢?对于许多人,甚至比史玉柱的条件更优越的人来说,这恐怕也是不敢设想的。但是,史玉柱他们却想了,而且也做了。他们就凭这4000元的本钱承包了一个大学的电脑部,以推迟付款的方式买了一台电脑,在《计算机世界》上作了一次广告,欠债2万元。但是,他们一炮打响,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销售额突破了100万元。到了1991年,他们与全国700多家电脑公司联为一体,销售自己的产品,这一年公司实现了800%的发展速度。巨人公司的道路就是自我实现的道路,把一项成果成功地推向了全国市场,既实现了研究成果的价值,也实现了一批年轻创业者的价值。

但是,在成功面前,他们骄傲了,发展速度过快,有些决策失误,管理失控,造成了巨大的债务,使公司陷入了困境。然而,作为强人的史玉柱并没有趴下。2001年1月,史玉柱从跌倒的地方爬了起来,新巨人在上海注册成立。当年,史玉柱被评为“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7年11月1日,史玉柱旗下的巨人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在美国发行规模最大的中国民营企业。2007年,史玉柱当选“2007最具影响力企业领袖”、“2007十大影响力精英”。

2.逞强好胜性

在传统思想的人来看,“逞强好胜”是一个贬义词,至少是很忌讳的。与此有关的还有“好表现”、“好为人师”、“好高骛远”、“好大喜功”等。在传统的教育制度下,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要在鉴定会上或鉴定表上检讨自己“逞强好胜”的“缺点”。在工作中也是一样,“平庸无能”变成了“优点”,高度的事业心和成就感却变成了“逞强好胜”。久而久之,大批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的锐气消失了,个性“磨平了”,事业心泯灭了。这就是我们以前的教育不能造就大批创造型人才的原因。

其实,从创造学上讲,“逞强好胜”恰恰是一个创造型人才最宝贵的品格,它是一个人的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驱动力。道理很简单,是逞强好,还是自甘懦弱好呢?是做成功的人好,还是做失败的人好呢?结论本来是很明白的,无疑前者是我们应当选择的。但是,对于奴隶主、封建主、独裁者以及一切昏庸者来说,他们永远不希望别人比他们强,他们宁愿用无能之辈也绝不用强人。但是,对于开明的企业领导人来说,他们却采用相反的标准。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Andrew Carnegie,1835—1919)之所以受到世人的尊重,不仅由于他由一个周薪2美元的小工变成为拥有亿万财富的成功企业家,而且还因为他有开明的用人之道。1919年,他在马塞诸塞州的别墅中去世,享年84岁,遗体被安葬在哈德逊河畔,墓碑上刻有他生前的亲笔墓志铭:“安眠于此地的人,懂得在自己的事业上,起用许多比他更优秀的人才。”这句墓志铭,正是他高明于他人的地方,也是他一生成功的秘诀。

3.求异性

“求同存异”这个成语已是家喻户晓的了。可见,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文化观念中,“求同”是被大力提倡的,也视其为正统。相反地,对“异”字却是贬的多,如“异端邪说”、“异想天开”、“异己分子”等。“求同存异”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解决思想分歧和调整人际关系方面是具有一定作用的。但是,在科学研究与学术争鸣中,在倡导思想自由时,在发展自我和实现自我时,在发展个人的兴趣与爱好时,就不能用“求同存异”的原则来搞“大统一”。

我曾经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想观念作过一个对比,并把多数中国人的思维方法概括为“三求三不求”——求多不求新,求同不求异,求稳不求变。虽然不能以偏概全,但相当多的中国人持有这种观念却是无疑的。这也正是我们缺乏创新精神的原因。

求异的个性,来源于人的不断增长的需要,是人不知足本性的反映。正是这种求异性,赋予了人们积极进取的动力和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同求异的个性有关的还有批判、探索和求变等心理特征,这些也同样是一个创业者所必需的。任何创新的企图都将搅动躁动不安的心灵,使人们对那些因袭和陈旧的东西持怀疑和批判态度,并驱使他们去打破传统和常规,同时发现新的事物,并展望未来。意大利菲亚特公司的董事长吉奥凡尼·阿格内利就是这样一位不安分的人,尽管他已65岁了,但仍然静不下来,他从不支持和重复“老生常谈”,总是力求“与众不同”。

4.进攻性

1979年,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家温伯格(S.Winberg,1933—)因在弱电统一理论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与另外两位物理学家一起荣膺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而且也是一位科学方法论的学者。在获得殊荣后,接受采访时,他对科学家特别是发明家的素质提出了精辟的见解。他认为,“进攻性”的品格最重要,这不是人与人关系中的进攻,而是在探索未知世界领域时,要发扬进攻精神。对于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人来说,不是迷信书本上的答案,要去尝试下一步,尝试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尝试那些被认为不可能的东西。这种尝试,就是去发现,尝试的成功将导致发明创造。

从本质上来说,“进攻性”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此有关的还有挑战与冒险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主动地去寻找机会,争取创业的成功。总之,只有发挥进攻性,才能发挥人的积极性,也才能激发出人的最大的创造潜能。

进攻是最大而且也是最有效的防卫。凡是观看过拳击比赛的人,都会有相同的感觉。如果你不进攻,那么你就总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而且失去了得分的机会。创业也是一样,如果你不主动进攻,那么就休想占据有利的地位,也不能占有最大的市场。在科学发展史上,有着无数的生动事例,由于研究者放弃了主动进攻的精神,最后贻误了发现、发明的机会。这种教训,是每个创业者都应当牢牢记取的。

5.坚忍性

任何创业者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其创业的道路上,既有成功也有失败。正如举世无双的发明家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所说:“我的成功乃是从一路失败中取得的。”[4]爱迪生的话是十分深刻的,是他毕生从事发明创造经验的总结,这与中国成语“失败乃成功之母”如出一辙。成功要靠坚忍不拔的精神去克服困难,当面对失败时,又要凭借顽强的毅力承受失败的打击。因此,坚忍性是创业者必不可少的品格,它是区分强者与弱者的重要标志。

失败不好忍受吗?当然是这样的。对失败应当怎么看,是幸灾乐祸还是容忍并予以鼓励?正确的态度应是后者。我很欣赏美国一家计算机外部设备公司的宗旨,其中有一条这样写道:“我们要求公司里的人一天至少要犯十次错误。如果谁做不到这一条,就说明谁的工作不够努力。”与其说这条宗旨是鼓励人犯错误,毋宁说是要求职工按高标准找出自己的不足,万一有了错误,也能容忍,鼓励你再尝试,以造成宽松的创新的环境。

THE END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