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概述

(32) 2024-04-27 11:01:01

1.1 物联网的定义和特征

1、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意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也就是说,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是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行使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体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本质特征: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 

至今为止,物联网还没有一个权威统一的定义,根据目前各种对物联网定义的表述,其基本涵义可归纳为:利用各种自动标识技术与信息传感设备及系统,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各种类型网络的接入,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与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信息网络。

2、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一般认为,物联网具有以下的三大特征:

(1)全面感知。利用条形码、射频识别、传感器等各种感知、捕获和测量的技术手段,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

(2)互通互联(可靠传递)。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相互融合,通过网络的可靠传递实现物体信息的共享。

(3)智慧运行(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以及模糊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3、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关系

(1)互联网(Internet)

又称网际网路,根据音译也被叫做因特网、英特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TCP/IP协议)相连。

互联网由数不尽的计算机、终端、种类繁多的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以及各种不同的连接链路组成。

互联网所面向的对象是人,连接的是人和信息内容,为人们提供非常广泛的信息服务,人们利用互联网进行全球范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

互联网常见应用主要有:网络信息获取(如Web、搜索引擎等)、网络交流互动(E-mail、即时通讯、个人空间、社交网络、网络论坛等)、网络娱乐(网络音乐、视频、文学、游戏等)、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

(2)物联网(IOT)

利用通信技术把各种感知设备、控制器、机器、人和物品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互通的网络。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是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比互联网大许多的世界。

物联网所面向的对象是现实物理世界的人和物,而且是赋予了感知、通信和计算能力的“智能物体”或者“智能对象”。

互联网帮助人们解决了信息共享、交互的问题,也建立起了一个神奇的虚拟信息世界,那么物联网是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融合,将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智能的现实世界,给人类带来更加智能的生活。物联网的核心价值是业务和应用,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

(3)物联网和互联网的不同之处

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应用系统不同,终端连接方式不同;物联网涉及的技术范围更广。

物联网提供行业性、专业性及区域性的应用服务;互联网提供全球性公共信息服务。

物联网数据主要是通过自动方式生成;互联网数据主要是以人工方式生产。

物联网是可反馈、可控制的闭环系统,主要提供闭环的控制服务;互联网一般提供的是开环的信息服务。

4、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

“互联网+”简单的说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和互联网平台,使得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融合,利用互联网具备的优势特点,创造新的行业生态和发展机会。“互联网+”通过其自身的优势,对传统行业进行优化升级转型,使得传统行业能够适应当下的新发展,从而最终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互联网思维”:跨界、融合、转型、升级、开放、共享、创新、创业。

“互联网+”是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思路高度凝练的表述,它涵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与各行各业、社会各个层面“跨界融合”的丰富内容。

物联网是支撑“互联网+”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

推进“互联网+”,将为物联网产业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1.2 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

1、物联网概念的产生

(1)物联网的理念的出现

物联网的理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书中,比尔·盖茨提出了“人-机-物”融合的设想。

比尔盖茨的豪宅:“未来生活预言”的科技豪宅。

(2)物联网概念最早源于RFID网络

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Auto-ID中心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的构想,1999年该中心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提出将RFID与互联网结合,在物品编码、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对任何物品进行标识和管理。

(3)物联网概念的另一个来源:传感网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感网络技术的兴起,使得传感网所感知的数据成为物联网海量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在物联网发展初期,也有许多人就把传感网当作物联网的代名词。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4)与物联网密切相关的概念:M2M

M2M这个缩略词的起源难以证实,有人认为是诺基亚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使用该缩写词的公司之一,2002年,它与Opto 22合作,为其客户提供M2M无线通信服务。该概念是指机器到机器的互连互通,其技术侧重点在于无线数据通信和信息技术的无缝连接,提高在其基础上的无线业务流程的自动化、集成化,并最终为用户创造增值服务。

机器对机器(M2M)是一种广泛的标签,可用于描述任何技术,使联网设备能够在没有人工手动帮助的情况下交换信息和执行操作。M2M技术首先在制造和工业环境中采用,后来在医疗保健,商业,保险等领域得到应用,它是物联网的一种重要应用形式。

(5)ITU与物联网研究报告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根据 ITU 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该报告描绘了“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

《ITU 互联网报告 2005:物联网》主要分7章:何为物联网、物联网技术支持、市场机遇、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机遇、展望 2020 年的某一天、一种新型生态系统等内容。

2、物联网发展的技术背景

(1)普适计算

1991 年,美国计算机科学家马克·韦泽(Mark Weiser)在《Scientific American》上发表文章“The Computer for the 21st Century”,开创性地提出泛在计算(UbiquitousComputing,UC)的思想,认为泛在计算的发展将使技术无缝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1999年,IBM也提出普适计算(IBM称之为pervasive computing)的概念。

普适计算又称普存计算、普及计算、遍布式计算、泛在计算,是一个强调和环境融为一体的计算概念,而计算机本身则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在普适计算的模式下,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普适计算是一个涉及研究范围很广的课题,包括分布式计算、移动计算、人机交互、人工智能、嵌入式系统、感知网络以及信息融合等多方面技术的融合。。

(2)CPS(CyberPhysical System)

200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HelenGill提出了CPS的概念,并将其列为重要的研究项目。

“Cyber”指的是信息系统,“Physical”指的是物理系统(设备、环境、产生资料)。CPS 强调的是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之间实时的、动态的信息回馈、循环过程。

CPS是一个综合计算、网络和物理环境的多维复杂系统,通过3C(Computation、Communication、Control)技术的有机融合与深度协作,实现大型工程系统的实时感知、动态控制和信息服务。CPS实现计算、通信与物理系统的一体化设计,可使系统更加可靠、高效、实时协同,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前景。

物联网概述 (https://mushiming.com/)  第1张

3、物联网发展的推动

(1)“智慧地球”研究计划

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 其后,IBM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智慧地球”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

(2)“感知中国”与中国物联网发展规划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所时,提出“感知中国”的概念。2010年9月国务院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被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高度予以重点关注和推进。2012年2月,《物联网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重点确定了物联网在“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9个重点示范应用领域。

(3)欧盟发布《欧盟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

欧盟出台系列政策促进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2009年9月15日,欧盟发布《欧盟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提出欧盟到2010、2015、2020三阶段物联网研发路线图,并提出物联网在航空航天、汽车、医药、能源等18个主要应用领域和识别、数据处理、物联网架构等12个方面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

(4)日本和韩国的泛在国家战略

亚洲国家中,日本是较早启动物联网应用的国家之一,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泛在网”(源于拉丁语的Ubiquitous,简称U网络,指无所不在的网络)战略的国家,2004年日本政府在两期E-Japan战略目标均提前完成的基础上,提出了“U-Japan”战略,其战略目标是实现无论何时、何地、何物、何人都可受益于ICT的社会。物联网包含在泛在网的概念之中,并服务于U-Japan及后续的信息化战略。通过这些战略,日本开始推广物联网在电网、远程监测、智能家居、汽车联网和灾难应对等方面的应用。

2004年,韩国也提出为期十年的U-Korea战略,目标是“在全球最优的泛在基础设施上,将韩国建设成全球第一个泛在社会”。2009年10月13日,韩国通信委员会(KCC)通过了《基于IP的泛在传感器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

1.3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层次与主要技术

物联网的概念定义中,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感知识别、网络连接和管理应用。因此,一般把物联网的结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大层次。

物联网概述 (https://mushiming.com/)  第2张

 1、感知层

(1)感知层的组成与功能

知层通过传感器和终端物联网芯片负责采集大量信息。

感知层主要由各种自动感知和识别设备及其系统、各种终端智能设备等组成。

物联网感知层的主要功能是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包括各类物理量、身份标识、位置信息、音频、视频数据等,同时也接收上层网络送来的控制信息,完成相应执行控制功能。

(2)感知层涉及的主要技术

识别技术:通过识别装置,或者是扫描装置,自动获取人或物的身份信息及属性、特征等有关信息。常采用的技术包括条码技术、RFID技术、声音及视觉识别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红外感应技术等。

感知技术:通过在物体上或物体周围嵌入各类传感器,感知物体或环境的各种物理或化学变化等。

定位技术:主要是用于获取人或物的位置信息,主要的技术包括:卫星定位和导航技术、无线通信基站定位技术以及WiFi、蓝牙等室内定位技术。

智能设备技术:主要是赋予设备各种信息处理能力,使人们生活工作中的各类设备变成智能终端,主要的技术包括:嵌入式技术、智能硬件技术、人工交互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

2、网络层

(1)网络层的组成与功能

物联网网络层作为纽带连接着感知层和应用层,它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等组成。

网络层提供安全可靠的连接、交互与共享,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大量信息数据传输到应用层或第三方云端进行分析处理,并向终端回传指令等相关信息。

网络层的功能为“传送”,即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信息传输,实现不同网络不同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安全可靠地传输到应用层。

(2)网络层涉及的主要技术

网络层涉及的主要技术是物联网通信与组网技术。

物联网通信既包括用于传感器网络或智能设备的近距离通信,也包括宽带接入、移动通信、互联网等远距离大范围的通信。

物联网中的网络的形式,可以是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可以是短距离网络和长距离网络;可以是企业专用网络、公用网络;还可以是局域网、互联网等等。对于实际的物联网应用也可以由上述网络组成一个混合网络。

物联网通信与组网技术的重点是无线通信与组网技术及其互联网接入技术。

利用近距离的无线技术组成个域网是物联网最为活跃的部分。常用的主要有Wi-Fi、蓝牙、ZigBee、RFID、NFC和UWB等技术,这些技术各有所长。

物联网常用的远距离通信技术主要是移动通信技术以及卫星通信技术等。

从近距离通信网络到远距离通信网络往往会涉及连接到互联网的技术。

3、应用层

(1)应用层的组成与功能

物联网应用层可以细分为应用和管理服务两部分内容。

应用层对大数据进行分析,提供开放的云服务平台,供第三方进行商业决策与服务。

应用部分是指物联网在众多领域的各种应用,如监控服务、智能电网、工业监控、绿色农业、城市管理、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环境监控等。

管理服务部分是指为物联网的应用提供业务支撑和信息处理与服务。

物联网应用层的主要功能是处理网络层传来的海量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为用户提供相关的服务。

(2)应用层的主要技术

为了合理利用以及高效处理物联网信息信息,物联网应用层涉及的主要技术是信息处理与服务技术。

感知数据如何储存:如物联网数据库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技术等。

数据信息如何检索:搜索引擎技术等。

数据如何使用: 云计算、 数据融合与数据挖掘、 智能决策、机器学习等。

数据信息如何不被滥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

应用系统开发:如嵌入式开发技术、系统开发集成技术等。

物联网中间件技术:是一种位于数据感知设施和后台应用软件之间的应用系统软件。中间件具有两个关键特征: 一是为系统应用提供平台服务。二是需要连接到网络操作系统, 并且保持运行工作状态。中间件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一系列计算和数据处理功能, 主要任务是对感知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捕获、过滤、汇聚、计算,数据校对、解调、数据传送、数据存储和任务管理,减少从感知系统向应用系统中心传送的数据量。同时,中间件还可提供与其他支撑软件系统进行互操作等功能。

1.4 物联网产业链

1、物联网产业的构成

物联网产业是由生产制造物联网软硬件设备和提供物联网服务的各类企业构成的新兴高科技产业。

物联网概述 (https://mushiming.com/)  第3张

 2、物联网产业的特点

(1)物联网产业的带动性

(2)物联网产业的渗透性

(3)物联网产业的集成创新性

3、物联网产业链

物联网产业能够形成从上游“产品制造”,中游“系统集成与软件开发”到下游的“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物联网概述 (https://mushiming.com/)  第4张上游的“产品制造”产业包括:专业芯片设计与制造、嵌入式系统开发、感知器件与控制设备生产、网络设备生产、无线通信设备生产与信息安全产品生产。

中游的“系统集成与软件开发”产业包括:系统解决方案、系统集成商与软件开发商。

下游的“应用服务”产业包括:物联网运营服务提供商、移动通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高性能计算服务提供商与信息安全服务提供商。

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发展,社会将对物联网产业不断提出新的需求,使得物联网产业形成从上游、中游到下游产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的关系。

1.5 物联网应用前景

近几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技术的发展带动,物联网行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2006至2020年,物联网应用从闭环、碎片化走向开放、规模化,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车联网等率先突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不断提升,行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江苏、浙江、广东省行业规模均超千亿元。物联网的应用;智能医疗、车联网、智能交通、智能城市、智能仓储、智能办公等等生活和科技邻域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未来:随着主要行业找到将技术应用于其特定需求的新方法,物联网的采用率会在未来十年大幅增加。在更好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及预测性维护等应用的推动下,重工业、城市规划和医疗领域都有可能继续采用物联网技术。

1、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1)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物联网可以应用于企业原材料采购、库存、销售等领域,通过完善和优化供应链管理体系,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

(2)生产过程工艺优化:物联网通过对生产线过程检测、实时参数采集、生产设备监控、监测材料消耗,从而使生产过程的智能监控、智能控制、智能诊断、智能决策、智能维护水平不断提高。

(3)产品设备监控管理:通过各种传感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可以实现对产品设备的远程操作、设备故障诊断的远程监控。

(4)环保监测及能源管理:物联网与环保设备进行融合可以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源及污染治理各环节关键指标实现实时监控管理。

(5)工业安全生产管理: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矿山设备、油气管道、矿工设备中,可以感知危险环境中工作人员、设备机器、周边环境等方面的安全状态信息,将现有分散、独立、单一的网络监管平台提升为系统、开放、多元的综合网络监管平台,实现实时感知、准确辨识、快捷响应、有效控制。

2、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1)实现农产品的智能化培育控制。

(2)实现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监控。标签对农产品进行有效、可识别的实时数据存储和管理。

(3)增强农业的生态功能。

(4)食品安全追溯。

(5)农业设施智能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农业设施工况监测、远程诊断和服务调度以及智能远程操控实现无人作业等。

(6)通过物联网对农用土地资源、水资源、生产资料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等,以便为政府、企业及农民进行有效的农业生产规划提供客观合理的信息资料。

3、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1)仓储管理: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仓储中,形成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能提高货物基础效率、扩大存储的容量、减少人工的劳动力强度及人工成本,且能实时显示、监控货物进出情况,提高交货准确率,完成收货入库、盘点调拨、拣货出库及整个系统的数据查询、备份、统计、报表生产、报表管理等任务。

(2)运输管理:通过物流车辆管理系统对运输的车辆以及货物进行实时监控,可完成车辆及货物的实时、定位跟踪,监测货物的状态及温湿度情况,同时监测运输车辆的进度、胎温胎压、油量油耗、车速、刹车次数等驾驶行为,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将货物、司机、车辆驾驶情况等信息高效的结合起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降低货物耗损,了解运输过程中的一切情况。

(3)智能物流配送:配送中心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货物出入库、盘点、配送的一体化管理。入库口时,系统自动读取货物信息,并将信息通过网络传送到数据库与订单进行对比,清点无误便可入库,系统的信息库随之更新。在平时的盘点过程中,可以用固定或者手持读写器进行自动扫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配送过程中,智能软件系统根据客户需求自动安排货物出库计划,可以将物联网中的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码垛机器人、无人搬运小车等与操作软件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智能物流中心的智能化程度。

(4)供应链管理方面:供应链管理中,通过RFID、红外、视频等感知技术可以实时获取物品当前的状态,然后通过物联网的网络层将信息传达给销售商、生产商以及原料供应商,使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具备信息快速获取的能力,增加其可供处理的时间。这种供应链的智能物流信息化管理会提高客户需求预测的准确度,促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密切合作,实现整体效益的提高,而不是利润的简单转移。

(5)可追溯管理方面:应用物联网建立可追溯的智能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在智能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责任追究的功能。通过产品追溯体系可以实现产品质量、效率等方面的智能物流保障。

物联网在物流业的应用实质是与物流信息化进行整合,将信息技术的单点应用逐步整合成一个体系,整体推进物流系统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系统化、网络化的发展,最终形成智慧物流系统。

4、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1)交通实时监控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采集到的交通数据,可以实现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交通信息智能化统计、交通信息挖掘及大数据处理功能以及分区域分时段的拥堵收费和拥堵限行等应用,达到管理和控制交通流,以达到使道路网络交通流运行稳定的要求。

(2)交通规划支持:向交通规划者提供有关路网交通流和交通需求的数据(当前的和历史的),并提供实现路网交通规划计算、评估以及仿真的有效手 段,从而得到路网交通流分配的优化策略。

(3)交通执法管理:交管部门及时准确地收集到违反交通法规事件的信息,在不影响正常交通运行的前提下自动或人工执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4)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收集并统计交通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数据,在此基础上产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维护计划。

(5)紧急事件管理:对城市道路交通中的偶发事件(如交通事故、车辆抛锚、货物掉落、自然灾害等) 等进行检测和预报,获取事件发生的位置、事件的性质和类型以及当前的 交通状况等实时信息,通过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及医疗救护部门等机构间的协调与合作,对事件进行有效的处理以减少事件对公路交通的影响时间,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6)交通信息发布与诱导:为出行者提供道路交通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及其他与出行有关的重要信息,其中包括出行前信息、行驶中驾驶 员信息、在途公共交通信息,个性化信息和路径诱导及导航信息等,达到 减少出行者出行时间和延误、降低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减少尾气排放、 提高交通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的目的。

5、物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对人的智慧化医疗和对物的智慧化管理工作,能够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从而解决医疗平台支撑薄弱、医疗服务水平整体较低、医疗安全生产隐患等问题。

(1)医疗监护与管理智能化:智能医疗监护利用物联网技术对被监护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既方便了被监护者,还可以弥补医疗资源的不足,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对于医务人员、患者、医疗设备的实时定位可以很大程度地改善工作流程,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可以方便医院对特殊病人()如精神病人、智障患者等)的监护和管理,可以对紧急情况进行及时的处理。

(2)医疗用品可视化、可追溯管理:依靠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药品防伪、血液管理、医用耗材、医疗器械设备等在供应、分拣、配送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可视化、可追溯管理,以及医疗垃圾处理过程的全程跟踪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3)医疗服务智能化:依靠物联网技术通信和应用平台,实现包括实时付费以及网上诊断、网上病理切片分析、设备的互通等,以及挂号、诊疗、查验、住院、手术、护理、出院、结算等智能服务。

(4)健康管理智能化。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得到病人的全面医疗信息,信息及时采集和高度共享,实现远程医疗和自助医疗,可缓解资源短缺、资源分配不均的窘境,降低公众医疗成本。

6、物联网在家居生活领域的应用

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各种家庭设备连接到一起,通过网络化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实现“以人为本”的全新家居生活体验。

(1)家居生活环境智能控制:健康环境监测和智能调节、智能照明控制、家电智能控制等。

(2)家庭智能安防:智能家居通过安防系统中的各种安防探测器(如烟感,移动探测,玻璃破碎探测,门磁等)和门禁、可视对讲、监控录相等组成立体防范系统。和可穿戴设备配合使用的智能安防系统将在更大的程度上实现智能安防的智能与安防。

(3)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监视和控制:智能家居系统在电信宽带平台上,通过IE或者手机远程调控家居内摄像头从而实现远程探视。此外,住户还可通过IE或者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控制家庭电器。如远程控制电饭锅煮饭,提前烧好洗澡水,提前开启空调调整室内温度等等。

(4)基于物联网的讯息服务:智能家居联网,尤其是整个可视化的影音系统的融入,以及头戴式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合,可以让用户随时随地的畅游网络信息世界。

(5)基于物联网的网络教育:学校和家长通过智能家居中基于Internet的教育工具可以实现更加紧密的合作,并在家庭和课堂之间建立了桥梁。在智能家居中,不管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享受教育资源,进行终身教育和学习。

7、物联网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1)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污染源、环境质量、生态等信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推动环境信息资源高效、精准地传递,通过构建海量数据资源中心和统一的服务支撑平台,从而达到促进污染减排与环境风险防范、培育环保战略性新型产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事业科学发展的目的。

(2)将物联网应用到环保领域,可以增加中观和微观的监控密度,将监控对象从废水、废气排放扩展到危废、重金属、辐射源、环境风险监控等,从城市监控、工业监控向城镇、农村污染监控扩展。在监控深度上,既可以监控污染源末端,如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排放量,还可以监控企业污染排放和治理设施的工况运行情况。

(3)利用物联网技术密切监控产生废气、废水等废弃物的生产过程,减少污染物、废弃物到最低限度;经过深入分析,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使部分污染物或废弃物可以进行循环再利用,如对排污进行余热回收、物质提取等。

8、物联网在安防领域的应用

(1)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提升社会治安监控水平,包括视频监控、防盗报警、门禁管理、消防预警、安保服务、指挥控制等几大类。

(2)危化品运输监控

(3)食品安全监控

(4)对重要桥梁、建筑、轨道交通、水利设施、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联动等。

9、物联网在电网领域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在智能电网的发电环节、输电环节、变电环节、配电环节和用电环节等方面。智能电网是电网的智能化,它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为新能源接入、电网防灾减灾、提高输电能力、激励用户参与电网调峰、提高资产管理效益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THE END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