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建设越来越引起政府和市民的关注。如以道路为载体,与之相关的有地铁建设、公交站点建设、停车设施施划、雨污管网建设、电力能源设施建设、通信设备建设等等,如果没有对各类基础设施进行统筹规划建设,往往会出现今年建路、明年挖路搞市政管网、后年又挖开搞地铁,实际上这种现象也屡见不鲜。另外,人们对于完整交通出行链的可靠和品质日趋重视,包括道路的畅通性、公交系统的可靠性、骑车的便利性、步行的安全舒适性等等,这些都对交通基础设施自身的体系化、绿色低碳发展、精细化、智能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时代背景要求
高质量发展战略
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发布,指出当前国家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国家治理体系等领域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于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应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提高网络效应和运营效率。
“双碳”目标
“双碳”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交通子系统作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对于完成双碳目标至关重要。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和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022年8月,交通运输部印发《绿色交通标准体系(2022年)》,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覆盖全面、结构合理、衔接配套、先进适用的绿色交通标准体系;综合交通运输和公路、水路领域节能降碳、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标准供给质量持续提升。到2030年,绿色交通标准体系进一步深化完善,绿色交通标准供给充分,标准体系及时动态更新,更加有力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提升和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建设。
美丽宜居城市建设
党的十九大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应通过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与管理的优化,聚焦设施建设和空间改善,聚焦存量空间有机更新,注重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响应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提升居民美好生活品质。
兼顾出行效率和品质提升
传统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注重出行效率的提升,往往忽视对出行品质的改善。在当前机动化的强烈冲击下,居民交通出行品质持续下降,严重制约了城市发展质量与居民生活品质。在高质量发展和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的背景下,改善与提升交通出行品质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如何提升公交、慢行、街道品质,成为当下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重要议题。
2
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
2022年7月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提出基础设施体系化、品质化、绿色低碳化、智慧化发展的总体目标,适度超前布局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对于交通系统而言,《十四五规划》明确了未来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四个发展方向。
体系化
首先是规划编制体系化。相较于《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更加注重综合性、体系化,明确提出:系统编制涵盖城市交通、水、能源、环境卫生、园林绿化、信息通信、广播电视等系统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统筹布局、集约建设,有序引导项目实施,科学指导城市基础设施各子系统规划编制,健全规划衔接协调机制。
从目前规划实践来看,2021年GDP排名前十的城市中,7个城市系统编制了城市基础设施相关的综合性规划(北京、南京等两个城市虽然编制的规划名称为“重大基础设施”规划,但实际上与基础设施规划没有区别,因为大市的基础设施规划作为综合性规划,注重把握宏观重大项目,往往在区县级规划中安排中微观具体项目),另外苏州、成都、武汉等三个城市目前只编制了新基建规划,主要是信息化、智慧化等方面的规划内容,实际上只能算基础设施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城市层面的基础设施综合性规划编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表1 GDP前十城市的综合性规划编制情况
城市名称 |
综合性基础设施相关规划 |
北京 |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
上海 |
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 杨浦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 |
深圳 |
深圳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年-2020年) |
广州 |
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 |
重庆 |
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
苏州 |
苏州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 |
成都 |
成都市“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
杭州 |
杭州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 余杭区“十三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
武汉 |
武汉市新型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 |
南京 |
南京市“十四五”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
在规划编制体系化的基础上,《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交通设施体系化,主要内容包括:
提升城市道路网密度。落实“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规划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支路级配合理、适宜绿色出行的城市道路网络。
推进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系统化建设。强化重点区域轨道交通建设与多网衔接。统筹做好城市轨道交通与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等多种轨道交通制式及地面公交、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衔接融合,探索都市圈中心城市轨道交通以合理制式适当向周边城市(镇)延伸。
完善城市停车供给体系。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区分基本停车需求和出行停车需求,按照“有效保障基本停车需求,合理满足出行停车需求”的原则,采用差别化的停车供给策略,统筹布局城市停车设施,优化停车供给结构,因地制宜制定修订城市建筑物停车泊位配建标准,组织编制停车设施专项规划,推动停车设施合理布局,构建以配建停车设施为主体、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助、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系统。
品质化
《十四五规划》对交通设施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内容包括:
精细化设计建设道路空间。提高公共交通、步行和非机动车等绿色交通路权比例,提升街道环境品质和公共空间氛围。
全面提升地面公交服务品质。加快推进城市公交枢纽、首末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调整城市公交线网和站点布局,提高公交服务效率。加大公交专用道建设力度,优先在城市中心城区及交通密集区域形成连续、成网的公交专用道。积极推行公交信号优先,全面推进公交智能化系统建设。
提升绿色交通出行品质。完善人行道网络,拓宽过窄人行道,清理占道行为,科学设置人行过街设施和立体步行系统,确保人行道连续畅通。及时排查和消除人行道设施破损、路面坑洼、井盖缺失沉陷等安全隐患,确保人行道通行安全。加强城市道路沿线照明和沿路绿化,建设林荫路,形成舒适的人行道通行环境。
绿色低碳化
《十四五规划》将交通设施绿色化与体系化并列提出,体现其重要性,主要内容包括:
提升轨道交通换乘衔接效率。提高轨道交通与机场、高铁站等重大交通枢纽的衔接服务能力,推动优化铁路、民航、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运输方式间安检流程。依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线路优化调整地面公交网络,推动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完善轨道站点周边支路网系统和周边建筑连廊、地下通道等配套接驳设施,引导绿色出行。
统筹建设非机动车专用道。全面开展非机动车专用道专项规划和建设,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计划,成片、成网统筹建设非机动车专用道。保障非机动车专用道有效通行宽度。完善非机动车专用道的标识、监控系统,限制机动车进入非机动车专用道,保障人力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路权。
贯通城乡绿道网络。建设连通区域、城市、社区的城乡绿道体系,串联公园绿地、山体、江海、河湖水系、文化遗产和其他城市公共空间,促进文化保护、乡村旅游和运动健身。分级分类建设区域、城市、社区等不同级别,城市型、郊野型等不同类型的城乡绿道。
智慧化
《十四五规划》高度重视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化提升,提出加快推进道路交通设施、视频监测设施、环卫设施、照明设施等面向车城协同的路内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和改造,实现道路交通设施的智能互联、数字化采集、管理与应用。建设完善智能停车设施。加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加气、加氢等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城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网络。
3
重点工作建议
规划引领,加强基础设施规划编制
结合《十四五规划》要求以及现阶段地方基础设施综合性规划的编制情况,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各县市未来应注重各个建设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统筹编制包括城市交通、水、能源、环境卫生、园林绿化、信息通信、广播电视等子系统的城市基础设施综合规划,把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摆在第一位,减少重复建设、协调建设时序、引领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系统性、根本性解决交通拥堵、马路拉链、城市看海、垃圾围城等各类“城市病”。
系统优化,提升完整交通出行链稳健度
通过打造多模式、网络化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包括高快速路网、城际轨道网和市域(郊)铁路网等,支撑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格局,发挥综合交通网络的锚固效应;通过优化客流走廊、车流走廊、货流走廊、绿道走廊的布局,明确交通走廊与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的协调关系,引导人口、产业空间的有效集聚,发挥多方式复合走廊的协作效应;通过加强机场、港口、铁路站、城市轨道站等多种形式枢纽建设,引导枢纽经济发展和站点周边用地综合开发(TOD),发挥交通枢纽的极化效应。
靶向治理,激活成功教程行车停车难题
重点开展城市道路体系化补短板,加强次干路、支路、街巷路建设改造,完善城镇老旧小区道路,打通各类断头路和应急救援“生命通道”,提高道路网络密度和通达性。
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规划、计划等,制订停车设施改善专项行动方案,通过扩建新建停车设施和内部挖潜增效、规范管理等手段,有效增加停车设施规模,提升泊位使用效率,逐步提升城市居住区停车泊位与小汽车拥有量的比例。鼓励建设停车楼、地下停车场、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集约化的停车设施。
图1 拉萨市小街区密路网规划图(公德林街道)
提升品质,激发城市空间活力
提升街道建设品质,实现从道路到街道的转变,营造安全、高效、活力、绿色、人文、智慧的街道空间。充分发挥街道作为线性公共空间的特点,以线串点、以线织面, 以美丽街道“网络”紧密衔接城市宜居街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及城市魅力特色片区打造等工作,塑造文化、风貌的展示窗口,安全、舒适的城市脉络和活力、品质的生活场所,体现“美丽”、“宜居”、“城市”的品质内涵。
推动低碳绿色出行,完善公交、慢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交、慢行交通出行服务品质,优先保障慢行空间的安全性、舒适性、连续性。
图2 品质街道功能规划图
扫描加入免费的「智慧城市之智慧交通」知识星球可了解更多行业资讯和资料。
欢迎加入智能交通技术群!
联系方式: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