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没有梦想》_腾讯没有梦想原文

(35) 2024-09-03 18:01:01

我们都被《腾讯没有梦想》这篇文章刷屏了,光“腾讯没有梦想”这个标题相信就足够有吸引力,我花了半小时读完,作者确实文笔酣畅、观点犀利,写的非常精彩,里面部分论点也都非常有道理(尤其是关于组织和人员等部分),不过文中一些观点实在不敢苟同,大量观点以偏概全、缺乏事实依据。

《腾讯没有梦想》这篇文章质疑腾讯“正在丧失产品能力和创业精神,变成一家投资公司”,是一家“没有信念,不能明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东西”的公司,所以在很多层面都只是忙于“应对”。

但我认为,做一家企业最应该想明白的是哪些东西是自己的核心能力和业务,是一定不能放手的,而哪些是可以放手,不会对公司有本质影响的。

公司越大越是如此。

以下是对文中观点提炼以及一些看法:

反驳1

“腾讯主战场遭遇跨界打击”。字节跳动已经成为中国仅次于腾讯的第二大日活用户公司。通过今日头条和抖音两个产品的成功来表明腾讯失去了产品创新能力。

头条成为中国第二?

首先字节跳动已经成为了中国第二大日活用户公司,估计很多互联网公司要跳起来了,根据易观数据统计,截止到2018年3月,头条的月活用户2.7亿,抖音1.2亿,而月活用户5.2亿的爱奇艺、4.5亿淘宝和3.2亿的百度会怎么看,由于没有日活数据不好比较,但月活数据已经说明问题。

头条真的成功吗?

相信此刻头条还没有从上次的监管阴影中完全走出来。一直以来,头条基于算法的内容推荐遭受诟病,很多头条用户受不了头条内容的低端而卸载了,我相信读我这篇文章的人大部分不是头条的用户。头条这两年确实取得了野蛮式的爆发增长,不仅用户增长,收入表现也非常不错,2017年广告收入接近150亿。

一切看起来是如此的成功,但如果我分享一些数据大家可能就不这么认为了——微信朋友圈的广告加载率是头条的1/9,简而言之就是一个用户在微信看到一条广告是在头条看到一条广告的1/9,由于腾讯对用户体验的极度克制,所以我们很少被腾讯的广告打扰,但是打开头条,你会发现满屏都是广告了,如果按腾讯把广告加载率增加到跟头条一样,收入可以快速提高81倍,因为微信的日活还是头条的九倍。

还有一个值得分享的事,腾讯不接受医疗、招商加盟类的广告,而金融也是半开放,而这些可是百度、头条里面的TOP行业,而腾讯就是舍得放弃,如果这些行业开放,腾讯的收入会增加多少呢?文中提到有着跟头条同样日活的腾讯新闻,收入不到抖音两个月的收入,我不禁好笑,如果腾讯把腾讯新闻卖给头条,以头条的变现能力收入能再增加150亿。

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腾讯最了不起的地方

如果我们要把头条贴上一家伟大的互联网公司的标签,我相信大家一定觉得很违和,一家企业的愿景和价值观决定了这家公司的基因和文化,以及外界对这家公司的直观印象,而这点正是文中作者对腾讯最大的错误认知,后面我会详细分析。

腾讯失去了产品创新能力吗?

从直播到短视频,近两年来,视频内容的创业风口逐渐浮现出一个有些异常的现象,就是当初爆红程度越高的平台反而现在存在感更低,比如映客、小咖秀、秒拍等等。这些平台要么是被同期竞品所超越,要么是在监管收紧下日渐羸弱,而抖音面临与后者类似的风险。

对于腾讯来说,短视频做不做的起来是次要的,短视频里面能不能长出来社交才是绝对的核心。如果抖音上有丝毫能做起来社交的倾向,腾讯可就绝不只是现在的几十亿砸在微视里了。但说实话,我觉得抖音做得再好,想要切进社交也是极难的。因为社交这个事情,完全是跟随新维度走的,只有当非常新的维度出现的时候(比如移动的 LBS 属性),才能有新的社交产品的机会。

以直播为例,2016年下半年政府的一纸政令下去,大批直播平台之所以倒下是因为其内容除了媚俗、低俗已别无其他。抖音如今的情况何其相似?千篇一律的漂亮小哥哥小姐姐,给用户带来的是相同的视觉刺激,久而久之,审美疲劳倒是其次,关键是用户会逐渐发觉内容的空洞和无聊。更恰巧的是在这个时候,抖音碰上了监管最严的时间段,这或许是其最大的不幸。

文中作者拿天天快报和微视来类比头条和抖音确实太过牵强,术业有专攻,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创业公司能存活的原因,头条是做得非常不错,但做了这么久也没见得把腾讯新闻甩在身后,抖音最近是很火,但相比于腾讯视频,抖音要走的路还很长,关键抖音是否可持续性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我们不妨等等再下结论。

这些年,每次看到APP用户榜单,基本前三是腾讯承包了,在中国,还真没有哪一家公司说腾讯的产品创新能力不行,只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腾讯永远做不出头条、拼多多这样的产品,不是产品创新能力不行,而是价值观决定了就不能往这个方向走,腾讯的土壤里面肯定是无法容忍低端的内容、低端的商品和无究无尽的用户投诉。

反驳2

“腾讯在搜索/微博/电商/信息流/短视频/云等核心战场不断溃败”表明腾讯在产品竞争力中显出疲软。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要知道,腾讯从不知道多少年前就尝试自己做搜索和电商,就没成过,后来的很多问题也只是延续而已。(就好像 Google 从头到尾都想做社交,也没成过一样)

腾讯的核心业务是社交和游戏

但是,腾讯的 nature 是社交公司、是游戏公司,是靠做增值业务赚钱的公司。所以说,腾讯在很多其他方面一直在应对或败退,这是事实,但你看但凡涉及到社交和游戏这两件事的时候,腾讯什么时候有过丝毫松懈?现在如果有一家公司出来说我要把社交做起来,哪怕见到一点苗头,腾讯一定举全公司之力把那家公司干死,我相信这件事不会有任何人怀疑。

腾讯建立自己稳固的社交生态才是最重要的

退一万步说,资讯或短视频没做起来又如何,头条之前又不是没有百度,而腾讯一直还是那个腾讯。再举一个例子,围绕社交搭建生态对于腾讯来说是不是重中之重?是。所以,在微信支付(或小程序)这件事上,腾讯何时不坚决过,何时没有创新,何时没有信念了呢?能在短短几年内,把微信支付从零做起,到隐隐超过支付宝之势,这就是大智慧和大信念。所以,说腾讯没有信念(或梦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是坚决不同意的,甚至我觉得是恰恰相反的。腾讯正是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太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才看起来在很多时候都没那么激进。

反驳3

文章以Martin+James这对前高盛组合造就腾讯公司的市值涨了十倍,而隐藏在十倍市值增长背后的,是过分关注短期ROI的投行思维,同时指出腾讯开始用ROI思维衡量新产品的投入产出比:一旦发现投入产出比达到上限,就要干掉。

腾讯市值涨了十倍真的是因为投资?

文中作者不知道有没有看过腾讯财报,最终把腾讯市值增长归结到腾讯的投资。

从市盈率来看,腾讯和阿里的市盈率基本接近,这几年腾讯市值的增长都是由于腾讯每年稳定的业绩增长带来的,除了在2017年阅文、搜狗上市有一个比较大的投资收益,在这之前腾讯几乎很少确认投资收益,腾讯对所投公司大部分是采用成本法核算,所谓成本法就是按当初初始的投资成本来算账面价值,腾讯所投企业市值已经接近一个腾讯,而大部分的投资收益都未确认,如果这些都算进来,腾讯的市盈率可以折一半来看。

希望腾讯少做投资,多创新,多做主营业务吗?

那是不是说腾讯的发展策略要回到 2010 年之前,把投资和开放的业务方向回滚?先不说我们刚才已经说过腾讯的梦想是什么,和未来会怎么赚钱,就单说腾讯的发展策略这件事。我们好多年前总在讲,海外的创投生态好,创新环境好,为什么?就是因为美国巨头公司喜欢投资和收购小公司,而那时候为什么腾讯被骂?就因为腾讯喜欢抄袭,别人做了腾讯就自己抄一个,所以才有了“如果腾讯也做你的事情怎么办”这个经典问题。那难道我们现在要让腾讯别投资了,还回到那个年代?如果是如此的话,那我宁愿腾讯没有所谓的梦想。

用ROI思维来衡量产品的投入产出比有错吗?

微信和王者荣耀是通过内部竞争出来的,这正说明腾讯这套赛马机制激励了内部创新,才会有这两款现象级的产品,但是为什么说是竞争出来的就不光彩了呢?如果是一家创业公司,显然是要去KPI化的,因为老板能直接拍板决策,哪个能做,哪个不能做,而且也没有资源和精力去内部赛马,但是对于一家像腾讯这样的超级帝国,如果什么样的产品都是由某某高层说了算,那腾讯有可能真的失去了移动互联网的门票,正是因为这种不断竞争的体系,才激发了创新,虽然有一点点资源的浪费,但比起这个产品的成功,所有浪费都值了。

记得以前Peter(前腾讯VP,现猫眼CEO)专门分享过腾讯的这套赛马机制,其实一家公司并不需要太多成功的产品,你可以尝试做10个产品,但一个产品成功了就足够了,后面再借着这个成功的产品不断的作周边延展,头条也不是创业就做了头条的。

腾讯“资本+流量”不是过分关注短期 ROI 的投行思维

“资本+流量”用一句话说,就是腾讯抓住了整个互联网的命脉和入口“社交流量”,然后用资本做起了生态,未来所有生态企业都要不断交税,被收割。最终,腾讯就是一个能用 GDP 来衡量的税收大户,这就是所谓的“富可敌国”。

当然,《腾讯没有梦想》这篇文章,里面很多观点从腾讯的角度出发都是合理的,而且有些是需要警醒的,但也有一些假设推演出来的结论是不那么合理的。2017 年,根据 Techcrunch 统计的数据,全球对外投资第一名的企业是 Google,投资了 107 家,第二名就是 Tencent,投资了 72 家(实际数量更多)。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如果说这是腾讯变成了投资公司,丧失了梦想,那我希望能有更多大科技公司都没有梦想。最长期来看,只有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创新起来,这个生态才会更好。

反驳4

“砍掉微博和微视是腾讯犯的两个大错”

我认为腾讯的核心错误只有一个,就是没收掉 Whatsapp,别的错误都是量变,Whatsapp 这样的社交平台才是质变。

砍掉腾讯微博和微视真的错了吗?

先不论腾讯微博会发展的怎么样,今天的新浪微博呢?虽然近几年业绩增长的还可以,但也就200多亿美金的体量,而且已经是到顶了,现在微博除了时不时来个热搜,几乎已经没有了存在感,而当时腾讯微博跟新浪微博比,劣势已经非常明显,如果坚持下来,胜算如何呢?即使打败了新浪微博,败给自家的微信也是必然,何况去打All in的微博谈何容易。

微视就更不用说了,当时的产品我也用过,绝对是个失败的产品,我们今天可以事后诸葛亮如果微视朝着抖音的方向,一定就成功了,但当时谁能想到呢?即使不砍掉微视也做不出今天的抖音,这个是必然,即使今天腾讯用微视去阻击抖音,也就是象征性,红利期已过。就像当初的直播,腾讯打算用NOW直播来打直播的时候,发现直播已经不火了,今天的抖音还能持续多久,至少我身边的朋友已经对抖音不中毒了。

反驳5

“腾讯没有看到用户下沉”

说阿里没看到用户下沉我可能还信,说腾讯没看到我是不信的。所有的用户和数据都在微信上,腾讯是开了天眼一样的存在。

后发优势比先发优势更重要

"First mover isn't what's important — it's the last mover. Like Microsoft was the last operating system, and Google was the last search engine."

正如上面 Peter Thiel 曾经说过的,很多时候,先发优势往往并不是最重要的,后发优势才重要。尤其对于腾讯这样的巨头来说,完全可以先观望,再投入。这就好像美团现在才进入打车市场一样。所以,基于此,腾讯早期确定的两点核心能力“流量”和“资本”,在我看来再正确不过。(投行和二级市场的人,对企业经营的本质的研究,很多时候超过一级市场,又远超过于媒体人的。)

流量+资本的核心战略没问题

这里要尤其注意的是,腾讯所讲的不是一般的流量,而是“社交流量”,是源源不断的流量池,而不是像其他绝大多数公司一样的需要从外面买量才能得到的(所以哪怕头条系现在流量紧追腾讯,但还是有质的区别,所以哪怕信息流这条产品线上腾讯输了也不是那么要紧)。社交流量是最高级的也是最本源的流量,未来整个中国互联网的私域流量可能都在腾讯手上。

反驳6

文章说,“腾讯内部的数据并不互通,腾讯内部各部门的冲突和分化导致腾讯在整体上无法形成统一而强有力的战略和执行”。

这个基本是每个大企业的通病吧,BU制的好处在于决策扁平、快速响应,但带来的劣势就是不同事业体系的组织墙和数据墙的问题,这个几乎是每一家集团化的公司都会遇到的问题。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腾讯不同BU的独立性也让腾讯的合作伙伴确实感受到了公平公正,比如说微信第三方和腾讯其它事业部享受到的接口都是一样的。

不过作者写的这一段应该会起引很多腾讯内部员工的共鸣吧,因为确实不是所有人都是竞争下来的胜利者,毕竟成功的产品就那么几个,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今天你不被内部团队打败,下一个打败你的就是头条这样的外部团队。

反驳7

“腾讯的愿景是做最受尊重的互联网企业。非常大,也非常虚,因为没人说清楚过这个愿景该如何实现,如果公司的愿景特别虚且没有具体实现路径,那我倾向于认为腾讯是一家没有愿景(或者说没有强烈梦想)的公司。没有愿景支撑的决策很容易变成机会主义,他只有继续扩张的惯性而没有继续伟大的方向。”

说腾讯是一家没有愿景的公司那是作者确实对腾讯不了解。腾讯的愿景是做最受尊重的互联网企业这是一个非常具体且有着非常清晰的实现路径,且腾讯一直在践行这个愿景。

一家企业可以很赚钱,但并不一定能得到外界的尊重,一家企业懂得克制,时刻以用户价值为依归,一家企业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赚昧着良心的钱,这样的企业不受尊重什么样的企业值得尊重?腾讯自3Q大战后,彻底走向了开放的道路,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的创业者愿意接受腾讯的投资(文中说不接受投资就遭封杀完全是捏造,你都在腾讯的平台上这样写腾讯,也没被封杀啊?),文中提到腾讯核心的战略是流量+资本,那个应该是2012时候定下的战略,而现在腾讯最大的战略其实是开放共赢,连接一切,腾讯这几年开放的态度和格局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坦白说,我是腾讯开放生态下一员,我们深感腾讯对于合伙伙伴以命相依的态度和决心。中国不缺赚钱的企业,缺少受人尊重的企业,缺少伟大的企业,这个愿景值得中国每一个创业者和企业家去实现。

反驳8

结尾说百度在反思,“大家还清晰地记得我们曾是中国互联网市值No.1的公司。这四年半的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有太多需要复盘反思。” 并警告腾讯这样下去,小心未来也要反思。

技术创新遇到瓶颈,腾讯社交地位很难动摇

我觉得百度反思,是要反思为什么没有看透移动互联网的变化,没有抓住技术革新带来的新机会,而给了头条可乘之机。但是,现在的市场,缺的就是技术创新,我认为在未来五年内,都很难有移动互联网量级的创新机会,也就不会有新的微信量级的社交平台出现,所以在这个时候,腾讯的地位恰恰是最稳固,最不需要担心的。(如果阿里和腾讯只能买一只股票,我现在一定买腾讯)

社交平台的不确定性

当然,插一句题外话,如果有一天腾讯不行了,可能是摧枯拉朽的崩塌式毁灭,因为一旦新的平台级硬件/维度出现,就有可能出现社交平台的迁移,而腾讯就可能瞬间失去一切业务的流量基础。毕竟社交平台的崛起是最无规可循的,这也正是腾讯要“用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和庞大的资源投入,去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原因。所以这里哪怕“人员冗赘”也是值得,也是必需的。因为社交产品就是这样,只能靠“堆”来大浪淘沙出最后的赢家。

THE END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