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及大题

(463) 2024-03-16 17:01:01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及大题

1. 翼点: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二横指处,额.顶.颞.碟四骨在此相接,多呈“H”行的缝。是颅骨的薄弱部分,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2. 海绵窦: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位于蝶鞍和垂体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颧

骨岩部的尖端。

3. 帽状腱膜:位于额顶枕区中部,坚韧致密,前连枕额肌的额腹,后连该肌的枕腹,两侧

至颞区逐渐变薄,与颞浅筋膜相续。

4. 颈动脉鞘:是颈筋膜向两侧扩展,包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形

成的筋膜鞘。上起自颅底,下续纵膈。

5. 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内有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下静脉和

甲状腺奇静脉丛等。小儿还有胸腺上部、左头臂静脉和主动脉弓等。

6. 颈动脉三角:有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围成。其浅面有皮

肤、浅筋膜、颈阔肌及封套筋膜,深面有椎前筋膜,内侧是咽侧壁及其筋膜。有颈内静脉及

其属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副神经以及部分颈深

淋巴结等。

7. 下颌下三角:有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骨体下缘围成,又称二腹肌三角。线面有皮肤、

浅筋膜、颈阔肌和封套筋膜。深面有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及咽中缩肌。其内容物有下颌下 

腺、面动脉、舌下神经、舌动脉和下颌下神经节通过。

8. 腮腺鞘:由颈深筋膜浅层向上延续的腮腺咬肌筋膜在腮腺后缘分为浅、深两层,包绕腮

腺形成。

9. 甲状腺囊:有两层,外侧是由颈深筋膜中层脏部包裹甲状腺而形成的假被囊,又称甲状

腺鞘;内层是由腺体周围结缔组织增厚而形成的真被囊,又称甲状腺纤维囊。真、假被囊之

间有少量疏松结缔组织填充,其间含有甲状旁腺和血管等。

10. 剑肋角:是剑突与肋弓形成的夹角,左侧剑肋角是心包穿刺常用的进针部位。

11. 动脉导管三角:由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和左肺动脉围成,内有动脉导管(韧带),左

喉返神经和心浅丛,是手术中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12. 支气管肺段:即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称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呈锥形,

尖向肺门,底向肺表面。肺段内有肺段支气管及肺段动脉伴行。

13. 腰肋三角:位于胸骨部和肋部之间,有腹壁上血管以及来自腹壁和肝上的淋巴结通过。

14. 胸肋三角:位于腰部和肋部之间,底为第 12 肋。其前方与肾相邻,后方有肋膈隐窝,

故肾手术时应该特别注意,以免撕破壁胸膜而引起气胸。胸肋三角和腰肋三角是膈疝的好发

部位。

15. 胸膜隐窝:在某些部位,壁胸膜相互反折形成的胸膜腔隐窝,即使深吸气肺也不能深入其间。

16. 心包裸区:心的前方大部分被肺和胸膜遮盖,只剩下一小部分区域借心包与胸骨体下半

和左侧第 4~5 肋软骨相邻,此区称心包裸区。

17. 食管后间隙:位于食管与脊柱胸段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内有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和胸

导管等。食管后间隙向上与咽后间隙相通,向下通过膈的潜在性裂隙与腹膜后隙相通。

18.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约 1.5cm 处由肌和筋膜形成的潜在性裂隙,长

约 4—5cm,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19. 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 三角):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三

角内无腹肌,腹横筋膜又较薄弱,加之腹股沟管浅环也位于此区,因此是腹前外侧壁的又一

薄弱部位。

20. 胆囊三角: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线区域称胆囊三角(Calot 三角),

三角内常有胆囊动脉通过,因此该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21. 腔隙韧带:腹股沟韧带内侧端一小部分腱膜由耻骨结节向下后外侧转折并附于耻骨梳,

其转折处形成腔隙韧带(陷窝韧带),附着于耻骨梳的部分构成耻骨梳韧带(Cooper 韧带)。

22. 耻骨梳韧带:见上。

23. 腹直肌鞘:是包裹腹直肌和锥状肌的纤维组织,由 3 块扁肌的腱膜组成。前层有腹外

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和腹横肌腱膜组成。

24. 腹膜下筋膜:即腹膜外组织,又称腹膜外脂肪,位于腹横筋膜与腹壁膜之间的疏松结缔

组织,向后与腹膜后隙* 的疏松结缔组织相续。

25. 腹膜后隙:位于腹后壁,介于壁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吃间隙上至膈,经腰肋三角与后

纵膈想通;向下在骶岬平面与盆腔腹膜后隙相延续;;两侧向前连于腹前外侧壁的腹膜外组

织。因此,腹膜后隙的感染可向上、下扩散。

26. 胃床: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

床。

27. 肾角(脊肋角):在腹前壁位于第 9 肋前端;在腹后壁位于第 12 肋下缘与竖脊肌外援

的交角处,此角称脊肋角或肾角。

28. 盆膈:又称盆底,它由肛提肌和尾骨肌及覆盖其上、下面的筋膜构成。

29. 直肠后隙:又称骶前间隙,前界为直肠筋膜鞘,后界为骶前筋膜,两侧借直肠侧韧带与

直肠旁间隙分开,上界为盆腹膜在骶骨前面的反折部,下界为盆膈上筋膜。

30. 坐骨肛门窝:又称坐骨直肠窝,位于肛管两侧,尖朝上,低朝下的锥形间隙。其内侧壁

的下部为肛门外括约肌、上部为肛提肌、尾骨肌及覆盖它们的盆膈下筋膜;外侧壁的下部为

坐骨结节内侧面,上部为闭孔内肌及其筋膜前壁为会阴浅横肌及尿生殖膈;后壁为臀大肌下

缘及其筋膜和深部的骶结节韧带。窝尖由盆膈下筋膜与闭孔筋

膜汇合而成,窝底为肛门两侧的浅筋膜及皮肤。

31. 会阴浅隙:又称会阴浅袋,会阴浅筋膜与尿生殖膈下筋膜之间围成会阴浅隙,内有会阴

肌浅层,阴部神经,阴部内动脉的末支及其伴行静脉,男性尚有阴茎脚,尿道球及其内的尿

道,女性尚有阴蒂脚,前庭球、前庭大腺、尿道、阴道下部。

32. 会阴深隙:又称会阴深袋,为位于尿生殖膈上、下筋膜之间、四边均封闭的间隙。深隙

内有尿道球腺、尿道膜部、尿道括约肌、会阴深横肌。这两对肌与会阴浅隙的三对小肌一样,

为会阴神经支配,受意识控制。

33. 硬膜外隙:位于椎管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窄隙,其内填有脂肪,锥内静脉丛,脊神经脊

膜支和淋巴管等,并有脊神经根及其伴行血管通过,正常呈负压。

34. 蛛网膜下隙:位于脊髓蛛网膜和软脊膜之间。

35. 肘外偏角(提携角):肱骨的纵轴称臂轴,尺骨的长轴称前臂轴,二轴线在肘部相交,

臂轴的延长线和前臂轴构成一锐角,正常值为 10~15°。

36. 肱骨肌管(绕神经管):由肱三头肌与肱骨绕神经沟围成,管内有绕神经和肱深血管通

过。

37. 三边孔:位于肩胛下肌,大圆肌,肱三头肌长头和肱骨上端之间的间隙。肱三头肌长头

内侧的间隙,有旋肩胛血管通过。

38. 腕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

39. 股管:为骨鞘内侧份漏斗状的筋膜间隙,平均长约 1.3CM。

40. 收肌管(Hunter 管):位于股中 1/3 段前内侧,篷匠肌的深面,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

间,是一段面呈三角形,长约 15~17CM 的管状间隙。

41. 踝管:踝后区的深筋膜在内踝和跟结节内侧面之间的部分增厚,形成屈肌支持带,又称

分裂韧带。

42. 眉弓:为骨性标志,位于眶上缘上方,额结节下方的横行弓状隆起。眉弓适对大脑额叶

下缘,其内侧份深面是额窦。

4. 颈袢:由第 1~3 颈神经前支的分支构成。第 1 颈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随舌下神经走行,

后又离开该神经构成舌下神经降支,该降支又名颈袢上根。第 2、3 颈神经前支的纤维,经

过颈丛联合,发出降支,称为颈袢下根。上、下两根在肩胛舌骨肌中间腱上缘,颈动脉鞘表

面浅面合成颈袢。

43. 乳房悬韧带:乳腺周围的结缔组织发出许多纤维束,一端连于皮肤和浅筋膜浅层,一端

连于浅筋膜的深层,称乳房悬韧带或 Cooper 韧带。由于韧带两端固定,无伸展性,乳腺

癌侵及此韧带,韧带缩短,牵拉皮肤内陷,皮肤

表面呈橘皮样变,是乳腺癌的重要体征之一。

45. 腹股沟三角: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

称腹股沟三角。腹股沟直疝由此三角区突出,腹股沟斜疝则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深环进入腹

股沟管。

46. 三边孔:位于腋腔后壁上的三角形间隙。其上界为小圆肌,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肱

三头肌长头,有旋肩胛血管通过

47.腮腺鞘:颈深筋膜浅层向上延续,在腮腺后缘分为浅、深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

腮腺鞘与腮腺结合紧密,并发出间隔,深入到腺实质内,将腮腺分隔成许多小叶。*

* 48.颈动脉鞘:为颈筋膜在颈部包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结构的

筋膜鞘。

49.锁胸筋膜:是位于喙突、锁骨下肌下缘及胸小肌上缘之间的深筋膜。其深面有胸内、外

侧神经和胸肩峰动脉的分支穿出到胸大、小肌,头静脉和淋巴管穿经此筋膜入腋腔。

50.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是由外上斜向内下方的肌肉筋膜裂隙,长 4~

5cm(女性者稍狭长) ,内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

51.枕下三角:位于枕下、项上部深层,其内上界为头后大直肌,外上界为头上斜肌,外下

界为头下斜肌。三角内有枕下神经、椎动脉通过。

52. 颈静脉弓:在颈前部,为左、右颈前静脉在胸骨上间隙内的吻合支,称颈静脉弓。

53、腮腺床:位于腮腺深部的深面,是由茎突、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舌咽神经、迷走

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等共同形成的结构。

54、左肠系膜窦:介于肠系膜根,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左 1/3,降结肠,乙状结肠及其系膜

之间,呈向下开口的斜方形,与盆腔相通,积脓可扩散至盆腔内。

55、肌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部;后外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内有髂腰肌、股外侧皮神经及股神经通过。

56. 肌腱袖: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及肩胛下肌的腱性部,在肩关节囊的上、后和前方连成腱板,与关节囊愈着,对肩关节起稳定作用

简述额顶枕的层次?

覆盖于额顶枕区的软组织,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其中,浅部3层结合紧密,合称为头皮。简述颞区的层次?

颞区的软组织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颞浅筋膜、颞筋膜、颞肌和颅骨外膜。经颞区开颅术切除部分颞骨鳞部后,颞肌及其浅面的筋膜足可保护脑膜和脑,故颞区为开颅术常采用的入颅部位。简述头皮的组成及其特点?覆盖于额顶枕区的软组织,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其中,浅部 3 层结合紧密,合称为头皮。此区皮肤含有丰富的毛囊、汗腺、皮脂腺、血管和神经,为皮脂腺囊肿的好发部位。同时其也是一个良好的供皮区,临床上可在此处多次切取皮片而不影响头发的生长。此区浅筋膜富含血管和神经,位于颅的血管和神经的分布和行径特点有如下临床意义:a.神经分布互相重叠,在行局麻手术时阻滞单支神经效果不如同时阻滞多支神经。

b.颅顶动脉来自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之间存在广泛的吻合,故头皮大面积撕裂伤时,也不易缺血坏死。C.由于血管和神经从颅周围向颅顶走行,故在行头皮单纯切开术时应取放射状切口,以免损伤血管神经。若开颅术做皮瓣时,皮瓣的蒂应保留在下方,以保留蒂内的血管和神经的主干,有利于皮瓣的成活和感觉功能的保留。该区的帽状建膜,前连枕额肌额腹,后连该肌枕腹,两侧与颞浅筋膜相续。头皮裂伤伴帽状建膜横断时,由于枕额肌的收缩使伤口裂开较大,缝合头皮时,应将腱膜仔细缝合,以减少皮肤张力,有利于伤口止血和愈合。简述气管切开的层次?气管切开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补充:术中应注意:在第 2—4 气管软骨前方有甲状腺峡,峡的下方有甲状腺下动脉、甲状腺奇静脉丛和甲状腺最下动脉、高位胸腺,术中应注意,以免损伤。简述甲状腺手术的层次?甲状腺手术的层次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补充:甲状腺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a.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应紧贴其上极进行,以免损伤喉上神经而影响发音。b. 结扎甲状腺下动脉应远离其下极进行,以免喉返神经而致声音嘶哑。C.甲状腺中动脉的结扎。d.甲状腺最下动脉的结扎。

e.保留甲状旁腺。简述腰穿的层次?由于成人脊髓下端约平第一腰椎下缘,而马尾则浸泡在脑脊液中,故腰穿常选在第3---4或第4—5腰椎进行。

经过的层次依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脊髓蛛网膜。根据解剖学形态学特点,如何鉴别腹股沟斜疝、直疝及股疝?

答:腹股沟斜疝是从腹壁下A外侧的的深环进入腹股沟管,病程长者可进入阴囊,回纳后压内环,疝块就不再出现;直疝则少见,直疝是腹壁下A、腹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内测版围成的腹股沟三角突出体表,无论病程长短始终不进入阴囊,压迫内环疝块仍脱出,股疝出现于腹股沟韧带的内下方,与前两者在解剖位置上有较大差距。斜疝股疝的嵌顿率高,直疝一般不发生嵌顿。疝块的外形:腹股沟疝块常呈椭圆形或梨形,其上方似有蒂柄,直疝呈半球形,基底较宽,股疝也呈半球形,但在平卧或回纳内容物后,疝块并不完全消失且咳嗽时冲击感也不如前两者显著。胃后壁穿孔食物易入何处?可与哪些结构粘连?胃后壁穿孔后,胃内容物进入网膜囊,若网膜囊封闭则内容物局限于网膜囊内,网膜囊前壁为小网膜、胃后壁的腹膜和胃结肠韧带,后壁为横结肠及其系膜以及覆盖在胰、左肾、右肾

上腺等处的腹膜,上壁为肝尾状叶和隔下方的腹膜,下壁为大网膜前后层的愈合处。故胃后

壁穿孔时,可与上述结构粘连。

如何寻找胆囊管和胆囊动脉?胆囊手术出血时应该如何止血?

答:胆囊位于肝下面右纵沟前部的胆囊窝内,沿着胆囊颈即可找到胆囊管;胆囊管、肝总管

与肝脏下面构成的三角区称为胆囊三角,胆囊动脉即位于此三角内,自肝右动脉发出。胆囊

手术出血时在术中一定不要盲目钳夹,很容易

造成胆囊及周围脏器的损伤,可局部压迫,一般小的出血会停止。较大的出血可用生理盐水

冲洗,找到出血部位后钳夹止血,肝床的出血压迫都可奏效,不可盲目电凝止血,胆囊体部

容易损伤肝中静脉,颈部容易损伤门静脉。

脾切除时,要先切断哪些韧带、血管才能把脾拿下来?

脾切除术的主要是分离切断脾周围韧带和结扎血管。脾切除术时需要切断的韧带和结扎的血

管有:

1.胃脾韧带及其内的胃短血管、胃网膜左血管。

 2.脾肾韧带及其内的脾动、静脉。

3.膈脾韧带。

 4.脾结肠韧带。

简述有哪几个膈下间隙?

答:膈下间隙介于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被肝分为肝上间隙和肝下间隙;肝上间隙借镰

状韧带和左三角韧带分为右肝上间隙、左肝上间隙和左肝上后间隙;肝下间隙以肝圆韧带分为右肝下间隙和左肝下间隙;左肝下间隙被小网膜和胃分成左肝下前间隙和左肝下后间隙;

在膈与肝裸区之间为腹膜外间隙。

简述阑尾切口的层次?

答:阑尾切除术可选择通过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三分之一交点并与此线垂直的斜切口。

经过层次为: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筋膜下筋膜和

壁腹膜。

膀胱的位置和毗邻

位置;膀胱空虚时位于小骨盆内,耻骨联合及耻骨支的后方,充盈时则上升至耻骨联合上缘

以上,儿童膀胱空虚时也达耻骨联合上缘以上。

毗邻;前面与耻骨联合和耻骨支接触,其间为耻骨后隙,间隙内充满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

并有静脉丛。下外侧面:与肛提肌、闭孔内肌及其筋膜相邻,其间充满疏松结缔组织,称为

膀胱旁组织,其中有至膀胱的动脉、神经及输尿

管盆部穿过。上面和底的上部有腹膜覆盖,在男性膀胱上部借腹膜反折形成的直肠膀胱陷凹

与直肠隔开;在腹膜反折线以下膀胱底与输精管壶腹和精囊相邻。底的下部连同输精管壶腹、

精囊、前列腺一起,与直肠之间有直肠膀胱隔。在女性膀胱底后面有子宫颈及阴道前壁,其

间隔以膀胱阴道隔。男性膀胱上面与小肠袢相邻,女性则与子宫相

邻。男性膀胱颈与前列腺相邻,并借尿道内口与尿道相通,女性膀胱颈则直接与尿生殖膈接

触,故尿道内口较男性者低。

简述腋腔的尖、底及四个壁的组成?

答:尖由锁骨中三分之一段、第一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围成。

底由皮肤、浅筋膜、腋筋膜构成。

四壁: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 后壁由背阔肌、大圆肌、肩胛

下肌、肩胛骨构成;

内侧壁由前锯肌、上四位肋骨和肋间肌构成;

外侧壁由喙肱肌,肱二头肌长、短头和肱骨结节间沟构成。

何是腕管?通过腕管各有哪些结构?

答:腕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

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在管内,各指浅、深屈肌腱被屈肌总腱鞘包裹;拇长屈肌腱被

拇长屈肌腱鞘(又称桡侧囊)包绕。腕骨骨折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导致腕管综合征。

简述三边孔、四边孔的组成及孔内各通过哪些结构?

答:三边孔、四边孔的上界均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均为大圆肌和背阔肌;三边孔的外

侧界和四边孔的内侧界均为肱三头肌长头,四边孔的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

三边孔内有旋肩胛血管通过,四边孔内有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通过。

收肌管位于何处?管内有哪些结构通过?

答:收肌管又称 Hunter 管,位于股中三分之一段前内侧,缝匠肌的深面,大收肌和股内侧

肌之间,是一断面呈三角形,长约 15~17cm 的管状间隙。

收肌管内通过的结构:前为股神经的股内侧肌支和隐神经;中为股动脉;后为股静脉以及淋

巴管和疏松结缔组织。

什么叫梨状肌上、下孔?各有哪些结构通过?

答:梨状肌起始于盆腔后壁,向外穿过坐骨大孔出盆腔,与坐骨大孔的上、下缘之间各有一

间隙,分别称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

穿过梨状肌上孔的结构自外侧向内侧依次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和臀上静脉。

穿过梨状肌下孔的结构自外侧向内侧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

静脉、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

腓骨颈骨折可能损伤什么神经?出现什么症状?为什么?

答:可能损伤腓总神经,出现足下垂。因为腓总神经在腓骨颈处紧贴骨面,表面无肌组织覆

盖,所以腓骨颈骨折或此处外伤时易损伤腓总神经,引起小腿前、外侧群肌肉瘫痪,导致足

下垂。

说明踝管的组成和经过踝管的结构?

答:踝后区的深筋膜在内踝和跟结节内侧面之间的部分增厚,形成屈肌支持带,又称分裂韧

带,此韧带与跟骨内侧面和内踝共同围成踝管。支持带向深面发出三个纤维隔,将踝管分成

四个通道,通过的结构由前向后依次为: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

后动、静脉和胫神经,拇指长屈肌腱。

说明腘窝的境界、内容及位置关系?

境界:外上界为股二头肌腱,内上界主要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和下外界分别为腓肠肌内、

外侧头。腘窝顶(浅面)为腘筋膜,是大腿阔筋膜的延续,向下移行为小腿深筋膜。腘窝底

自上而下分别为股骨腘面、膝关节囊后部及腘斜韧带、腘肌及其筋膜。

内容:在腘窝中部,由浅入深依次有胫神经、腘静脉和腘动脉,腘窝外上界有腓总神经,血

管周围有腘深淋巴结。

胫神经位于腘窝的最浅面,沿腘窝中线下行;腓总神经自腘窝上角沿股二头肌腱内侧缘行向

外下,越腓肠肌外侧头表面至腓骨头下方;腘动脉位置最深,上部位于胫神经内侧,中部居

神经前方,下部转至神经外侧;腘静脉在腘窝内伴胫神经和腘动脉上行,位于二者之间,并

与腘动脉包于同一筋膜鞘内;腘深淋巴结位于腘血管周围。

颅顶部软组织各层有何特点

顶部软组织适应其保护功能,由浅入深分为五层。

① 皮肤,厚而致密,含有大量毛囊、汗腺和皮脂腺,是疖肿和皮脂腺囊肿的好发部位。具

有丰富的血管,外伤时易出血,但创口愈合也较快。

② 浅筋膜,由致密的结缔组织和脂肪构成,内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使皮肤和深面的帽状

腱膜紧密连接,并将脂肪分隔成无数小格,内有丰富的神经血管,血管多被结缔组织固定,

感染时渗出物不易扩散,可压迫神经末梢而引

起剧痛。创伤时,血管断端不易自行收缩闭合,出血较多,常需压迫或缝合止血。

③ 帽状腱膜似帽冠状覆盖于颅穹窿大部,前,连额肌,后接枕肌,两侧渐薄续于颞筋膜浅

层;头皮裂伤横断此腱膜时,因额、枕肌收缩牵拉使创口裂开较大,缝合头皮时,应将此腱

膜细致缝合,以减小皮肤张力利于愈合。

④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范围广范,移动性大,并有若干导静脉与板障静脉及硬脑膜窦相

通。临床上,头皮撕脱伤多发生于此层,开颅时可经此层游离头皮皮瓣;此层出血时,易广

泛蔓延形成较大血肿;感染时,可经导静脉向* 颅内扩散。

⑤ 颅骨外膜,与颅骨表面连接疏松,易于剥离,但与颅缝愈着紧密,故骨膜下血肿常局限

于某一块颅骨范围。

甲状腺手术中,在结扎甲状腺上,下动脉是如何避免损伤喉上神经及喉返神经?

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外支伴行,在距甲状腺上极约 1 cm 处,二者又分开,故甲状腺手术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应紧贴腺上极进行。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关系密切,左侧喉返

神经位置较深,多经动脉后方上行;右侧喉返神经位置较浅,多经动脉前方,在甲状腺手术

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时应远离腺的下极,避免伤及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

试述乳房的淋巴回流途径

乳房的淋巴主要注入腋淋巴,引流方向有 6 个:

(1)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淋巴结,

(2)上部的淋巴管注入尖淋巴和锁骨上淋巴,

(3)内侧部的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

(4)深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间淋巴,

(5)内侧的浅淋巴管与对策淋巴管交通,

(6)内下部的淋巴管通过腹壁和隔下的淋巴管与肝的淋巴管交通,乳腺癌发生转移时,

可侵犯腋淋巴结和胸骨旁淋巴结。

纵膈如何划分?各有哪些重要器官和结构?

解剖学中通常采用四分法,以胸骨角和第 4 胸椎体下缘的平面,将纵膈分为上纵膈和下纵

膈:下纵膈又以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分为前、中、后纵膈。

上纵膈:上纵膈的结构和器官由前向后可分为三层:前层内有胸腺、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

中层有主动脉及其分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后层有气管、食管和胸导管等。

下纵隔:分为前,中,后纵膈。

前纵膈:前纵膈位于胸骨后面与心包前壁之间,内有胸腺下部、纵膈前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

织。

中纵膈:中纵膈内有心包、心、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等。

后纵膈:后纵膈内有食管、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导管、迷走神经、

交感干和纵膈后淋巴结等。

经 McBurney 点进行阑尾手术,依次要经哪些结构才能打开腹腔?

经过的层次依次为: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

组织→壁腹膜。

胃后壁穿孔后,若网膜囊封闭,胃内容物流出后留于何处?其境界如何?

胃后壁穿孔后,胃内容物进入网膜囊,若网膜囊封闭则内容物局限于网膜囊内,网膜囊前壁

为小网膜、胃后壁的腹膜和胃结肠韧带,后壁为横结肠及其系膜以及覆盖在胰、左肾、右肾

上腺等处的腹膜,上壁为肝尾状叶和隔下方的腹膜,下笔为大网膜前后层的愈合处。

简述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疝囊要穿行的途径,为什么腹股沟区容易发生疝?

斜疝:脏器经腹壁下动脉的外侧(深环)突出,可进入腹股沟管,再经外环降至阴囊,疝囊

在精索的前方。且脏器包在精索的 3 层被膜内。

直疝:脏器经腹壁下动脉的内侧(直疝三角),穿腹股沟管外环,在精索后方突入皮下,甚

至降至阴囊。且疝囊在精索被膜之外。

腹股沟区特点即薄弱原因使之容易发生疝,

(1)腹外斜肌在此移行为较薄的腱膜,

(2)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下缘与腹股沟韧带内侧部无肌肉遮盖,

(3)精索或子宫圆韧带腹股沟管形成现在裂隙。

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的病人可以出现高烧,右侧肝、隔下和盆腔均发生化脓,请用解剖学只是加以解释?

升结肠外侧为与腹壁间形成的有结肠旁沟,上通肝肾隐窝,下通右髂窝、盆腔。故阑尾化脓

时脓液入右结肠旁沟向下流入盆腔引起脓肿,向上经肝肾隐窝至肝下引起肝隔下脓肿。

试以解剖学知识解释胰头癌患者为何出现十二指肠扩大(可梗阻)、阻塞性黄疸、腹水和下肢浮肿?

胰头位于第 2 腰椎的右侧,是胰最宽大的部分,被十二指肠从上方、右方、下方“C”形

环绕,因其紧贴十二指肠壁,故胰头部肿瘤可压迫十二指肠弓形成梗阻,在胰头的下部有一

向左后上方的钩突,将肝门静脉起始部和胰上 A、V

夹在胰头与钩突之间,胰头肿瘤可压迫门静脉起始部,影响其回流,可出现腹水。脾肿大等

症状,胰头后面有有下腔静脉,右肾 V 及胆总管,胰头肿瘤压迫这些器官可引起血液回流

障碍及胆汁排出障碍,形成浮肿及阻塞性黄疸。*

 简述肝门 V 的组成、主要属支和收纳范围?

肝门 V 通常主要由肠系膜上 V 与脾 V.在胰颈后方汇合而成。肝门 V 自胰颈后方上自通过十二指肠上部的深面后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上行至第一肝门,肝门 V 的属支主要由肠

系膜上 V,脾 V,肠系膜下V,胃左 V,胃右 V,胆囊V 和附脐 V,主要收集食管腹段、

胃、小肠、大肠(至直肠上部)、胰、胆囊和脾等处的血液.

.一男性患者,骑跨越式会阴撞击伤后拟诊尿道破裂,请问尿道球部,膜部或膜部以上尿道破裂尿外渗范围如何?

尿道球部破裂后,尿液外渗到会阴浅隙、阴茎、阴囊,使其肿胀。向上蔓延至腹前壁(腹壁

浅筋膜深面)。尿道膜部断裂,尿液外渗到会阴深隙,呈封闭型。膜部以上尿道破裂尿外渗

至膀胱和前列腺周围的间隙内。

试述分布于子宫的动脉,静脉,淋巴,神经以及固定子宫的韧带。

子宫动脉:发自髂内动脉,在阔韧带两层腹膜间向内行。在距子宫颈外侧约 2CM 处,越过

输尿管的前上方,在阴道穹侧部上方行向子宫颈,沿子宫侧缘迂回上行,沿途发支至子宫壁,

当行至子宫角处,分为输卵管支和卵巢支,子宫动脉也分布于子宫颈和阴道。

子宫静脉:起自子宫静脉丛,在平子宫口高度汇合成子宫静脉,汇入髂内静脉。

淋巴:子宫底和子宫体上部的淋巴管主要沿卵巢血管注入靠近肾血管的腰淋巴管结;子宫角

附近的淋巴管沿子宫圆韧带注入腹股沟浅淋巴结;子宫体下部和子宫颈的淋巴管在阔韧带下

部两侧,一部分注入髂内淋巴结,另一部分在骨盆边缘处注入髂外淋巴结,还有一小部分向

后注入骶淋巴结或髂总淋巴结;

神经;主要发自盆丛中的子宫阴道丛,位于子宫颈阴道上部外侧的阔韧带基部,右交感副交

感神经通过,从丛内发出的纤维分布于子宫和阴道上部。

韧带:1.子宫阔韧带:位于子宫两侧,呈冠状位的双层腹膜皱襞。2.子宫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

3.子宫主韧带:固定子宫颈、维持子宫在坐骨棘平面以上。

4.骶子宫韧带:牵引子宫颈向后上,维持子宫前屈。

从解剖位置来看,腋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各在何处易受损伤?

肱骨外科颈骨折,肩关节脱位和使用腋杖不当所致的重压,常造成腋神经的损伤.前臂和腕部

受伤常累及正中神经.

尺神经在肘部外,肱骨内上髁后方,尺侧屈肌起点处和豌豆骨外侧易受到损伤.桡神经在肱骨

紧贴桡神经沟走行,肱骨中段或中下 1/3 交界处易损伤.

 简述面神经出颅后的走行、分段及分支。

面神经由茎乳孔出颅,向前穿入腮腺,先分为上、下两干,再各分为数支并相互交织成丛,

最后分为五组分支,支配面肌。

面神经因穿腮腺而分为三段

第一段:面神经干从茎乳孔至进入腮腺以前的一段。

 第二段:为穿腮腺内的一段。

第三段:为面神经穿出腮腺以后的部分。

面神经的分支主要有: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

.简述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和内容。

颈动脉三角境界: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的三角形区

域。

颈动脉三角内容:有舌下神经及其降支,颈内静脉及其属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迷走神经

及其分支,以及颈深淋巴结等(3.0 分)。

试述腘窝的构成及内容

组成:上外侧界为股二头肌,上内侧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外侧界和下内侧界分别为腓肠

肌的外侧头和内侧头。

窝内有胫神经、腘血管、腓总神经、脂肪组织和淋巴组织等。

肩胛动脉网的构成及意义如何?

肩胛动脉网位于肩胛骨的周围,有三条动脉的分支彼此吻合成网。

(1)肩胛上动脉:来自甲状颈干,经肩胛上横韧带上方,达冈上窝。

(2)肩胛背动脉:即颈横动脉的降支,沿肩胛骨内侧缘下行,分支分布于冈下窝内侧部。

(3)旋肩胛动脉:为来自腋动脉的肩胛下动脉分支,分布于冈下窝的外侧部。

肩胛动脉网是肩胛区的侧支循环途径,在腋动脉受阻时,通过该网可向上肢输送血液。

试述股三角的位置、组成及主要内容。

* 位置:股三角位于股前区上 1/3 段,呈一底边向上,尖朝下的三角形,下续收肌管。

组成: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

膜;后壁凹陷,由髂腰肌、长收肌及其筋膜、耻骨肌及其筋膜构成。

内容:股三角内有股鞘、股管、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淋巴管、淋巴结以及脂肪组织等。

简述额顶枕区的境界和层次结构

境界:前为眶上缘,两侧为上颞线,后为枕外隆凸和上项线。

层次结构:覆盖于额顶枕区的软组织有五层,有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

枕额肌、腱膜下疏松组织和颅骨外膜。其中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连接紧密,较难将其各

自分开,故常合称为“头皮”。

简述乳房淋巴回流如何。

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淋巴结,这是乳房淋巴回流的主要途径;

乳房上部的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乳房内侧部的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

深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间淋巴结,内侧部的浅淋巴管与对侧乳房的淋巴管交通;

内下部的淋巴管通过腹壁和膈下的淋巴管与肝的淋巴管交通。

简述椎管壁的构成如何。

椎管是椎骨的椎孔和骶骨的骶管借骨连结形成的骨纤维性管道,

其前壁为椎体后面、椎间盘后缘和后纵韧带,

后壁为椎弓板、黄韧带和关节突关节,

两侧壁为椎弓根和椎间孔,

椎管的骶段由融合的骶椎椎孔连成。

简述前臂前区肌肉层次如何。

前臂前群肌 共分 4 层。

第一层从桡侧到尺侧为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及尺侧腕屈肌;

第二层为指浅屈肌;

第三层桡侧为拇长屈肌,尺侧为指深屈肌;

第四层为旋前方肌。

试述胃的位置和毗邻及分布的血管。

胃在中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贲门位于第 11 胸椎左侧,幽

门位于第 1 腰椎右侧。

活体胃的位置常因体位、呼吸以及胃内容物的多少而变化。

胃前壁右侧半邻左半肝;左侧半上部被膈覆盖;下部接触腹前壁。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

肾、左肾上腺、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邻,这些结构共同组成胃床。

胃的动脉主要来自腹腔干的分支,沿胃大弯、胃小弯形成两个动脉弓。由弓上发出许多小支

至胃前、后壁。这些小支在胃壁内互相吻合,形成丰富的血管网。分布于胃的动脉有胃左动

脉、胃右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网膜右动脉、胃短动脉和胃后动脉

试述梨状肌上、下孔的构成,各有哪些结构通过?

梨状肌向外穿坐骨大孔出盆腔,与坐骨大孔的上下缘之间各有一间隙,分别称为梨状肌上、下孔

梨状肌上孔:自外而内为臀上神经、臀上动静脉穿行。

梨状肌下孔:自外而内依次有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阴部内动、

静脉和阴部神经穿出。

坐骨神经出盆腔时与梨状肌的位置关系常有变异。常见类型有:以一总干出梨状肌下孔者占

66.3%;坐骨神经在盆内分为两支,胫神经出梨状肌下孔,腓总神经穿梨状肌肌腹着,约占

27.3%;其他变异约占6.4%,因坐骨神经与梨状肌关系十分密切,当梨状肌损伤,痉挛或出

血肿胀时,易压迫坐骨神经引起腰腿痛,称之为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试述甲状腺的位置、毗邻。

甲状腺的位置与毗邻:甲状腺的两侧叶位于喉下部和气管上部的前外侧,上极平甲状软骨中

点,下极至第 6 气管软骨。甲状腺峡位于第 2~4 气管软骨的前方。甲状腺的前面,由浅入

深有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舌骨下肌群及气管前筋膜。侧叶的后内侧邻接喉与气管、

咽与食管以及喉返神经等。侧叶的后外侧与颈动脉鞘及鞘内的颈总动脉、

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以及位于椎前筋膜深面的颈交感干相邻。

试述腋窝的构造和组成是什么。

胸侧壁与臂上部之间所形成的皮肤凹陷称为腋窝。腋腔是由尖朝上、底朝下外和四个壁组成

的腔隙。

①顶:为腋腔上口,由第一肋、锁骨中 1/3 和肩胛骨上缘所围成。

②底:朝下外,被浅筋膜、腋筋膜和皮肤所封闭。

③前壁:胸* 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及锁胸筋膜组成。

④内侧壁:由胸廊上 4 个肋及其间的肋间肌和其外的前锯肌所组成。

⑤后壁:由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和肩胛骨所组成。后壁上有三边孔和四边孔。

⑥外侧壁:主要由肱骨结节间沟、肱二头肌和喙肱肌组成

THE END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