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预付卡及预付卡发展前景

(154) 2024-04-22 08:01:01

   预付卡对广大消费者来说,是一个熟悉的有点陌生的玩意儿。如果换些个词,大家或许马上就知道,比如美容卡、美发卡、健身卡、会员卡、贵宾卡、购物卡......等等,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卡。 

政府部门、法律法规对预付卡的定义要更加专业精准:"预付卡指由发行机构发行的,可在商业服务业领域使用的债权凭证,具体表现为购物券或消费卡,体现了持卡(券)人作为消费者对发行机构享有的债权";或者"预付卡又叫储值卡、消费卡、福礼卡、智能卡、积分卡等。顾名思义就是先付费再消费的卡片。

预付卡分为记名卡和非记名卡,记名卡可挂失,非记名卡不可挂失";再或者"商业预付卡按使用范围不同可划分为单用途预付卡和多用途预付卡。单用途商业预付卡是指企业发行的,仅限于在本企业或本企业所属集团或同一品牌特许经营体系内兑付货物或服务的预付凭证,包括以磁条卡、芯片卡、纸券等为载体的实体卡和以密码、串码、图形、生物特征信息等为载体的虚拟卡"等等。

把这些看起来很专业但一定会让人很头痛的文字梳理一下,大致就是:预付卡,是发生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关系和交易方式的凭证,这个凭证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对这种交易凭证的使用,国家是要管理的,并且颁布了专门的管理办法。对此有人说,这不是市场经济的做法,政府的手伸的太长了。

从消费者这端看,买一张预付卡进行消费,既能打折得到便宜的价格,又能方便省事并且有人把自己当贵宾待,所以愿意;从商家这端看,黏住客户不让到店的客人跑到别家去是目的,快速回笼资金收回成本赚快钱赚多钱是更大的目的。

按照传统的交易方式,一手钱一手货,交易简单,但交易成本很难控制,不利于商业的发展。所以,效率更高、交易成本更低的做法,一定是基于交易双方的信用进行的交易。银行的信用卡就是这么出现的。你要买某种商品或服务,没有现金没关系,只要银行愿意证明你的信用,我就可以把商品或服务给你。这样交易,显然够爽。只不过过去银行高高在上,让你爽的不够彻底,甚至还有些别扭。

预付卡交易,显然也是信用交易。只是这种信用交易与银行卡的信用交易,在本质上有很大不同。
在银行卡的信用交易方式中,银行其实是个中介机构,一手托两家,为消费者担保或给消费者借钱,向商家提供资金让商家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两头收取费用,名称叫做利息或手续费。这种交易方式,从效率上讲,是比传统交易方式要高很多,但问题是交易成本也在增高。用互联网思维说,就是用户体验不够极致。

预付卡信用交易方式,则是去中介化的。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完全基于消费者对商家信用的认可,没有中间机构什么事。与银行卡信用交易相反,预付卡交易时,消费者要购买商品或服务,必须先向商家付钱;商家基于信用,之后向消费者兑现商品或服务。这种交易方式,不仅能够提升交易的效率,而且因为没有了中间费用,还能大大降低交易的成本。从这个角度看,这种交易体验应该比银行卡交易体验要更好。
因此,预付卡应该代表了一种更先进的交易方式。但现实总是让人大跌眼镜。

预付卡交易,所体现的正是商家和消费者"都是为了自我利益而行动"。例如,商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总想发的卡越多越好,消费者在占便宜心理的诱惑下,总想折扣越低越好。长此以往,就逐渐形成了"商家为卖卡不择手段,消费者为获得低折扣盲目过度消费"的变异模式。于是出现发卡商家关门、倒闭、跑路,或者消费者买了卡不能退不给退引发的纠纷。各种导致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失去信任、缺乏共鸣、体验恶劣的情形便不断出现。对预付卡又爱又恨,几乎成了市场的共识。于是有人说,政府应该禁止商家发预付卡。但"禁止发卡"这种扬汤止沸的做法能够行得通吗?显然不行。

更好的做法必然是要顺应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
真正有用的话是:共享经济是未来经济的唯一模式,而每一次的消费升级都是向未来不断靠进。所以,当一张预付卡,变成了共享预付卡的时候,你要知道,它其实已经是共享经济的最佳载体,而这个载体正是打开并进入消费升级大门的门票。

参考:https://item.btime.com/0688mclri7fuhej7lgtlk0io13r

THE END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