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学习科学研究机构简介…

(130) 2024-05-12 21:01:01
原文地址:国内外学习科学研究机构简介(排名不分先后)
作者:
ET_郭光武

学习能力被称为是21世纪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有关“学习”的研究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学习”开始成为教育、社会、科技等领域研究和探索的焦点问题,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人们对学习科学逐步深入的研究,出现了很多新的研究领域,国内外也成立了大量的“学习科学研究中心”。最近对这些中心进行了简单地梳理,在这里与大家共享,国外机构很多是直接翻译过来的,难免有翻译不恰当的地方,还请批评指正,补充完善。

一、国内学习科学研究机构

Ø  华东师范大学

参考网址:http://lsc.ecnu.edu.cn/

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是在华东师范大学211 工程资助的"课程与教学开发实验室"基础上,联合国内外具有长期学术合作关系的有关学习研究、教育技术、教学设计及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研究者,所组建的一个学术共同体 。

中心依托"学习科学与技术设计"博士点项目的建设,搭建与国际学习科学领域 进行学术对话的平台,创建立足中国的学习科学研究 团队,努力将学习的新思想和新技术融入到学习技术的研究和设计上,支持课堂教学和社会教育的创新,促进学习者有效地建构新知。

学术带头人高文(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学术关注

·         学习科学的前沿发展

·         建构主义教育思想

·         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实践

·         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

·         教学设计模型的研究和开发

·         真实境脉下的学习研究

·         学习环境研究

·         复杂学习研究

·         对话教学

·         理解性教学

·         情境认知与学习

·         实践共同体与学习

 

Ø  东南大学

参考网址:http://rcls.seu.edu.cn/

东南大学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以国际新兴的前沿研究领域——学习科学为主要研究的文、理、工、医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研究机构。实验室已具有一支多学科交叉的、高层次的年轻科研队伍,研究人员学术背景包括:脑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教育学、信息科学和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众多学科。实验室具有博士后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60多名。

实验室将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测量技术、情感计算方法等运用于儿童发展的行为学研究;将生物信息学和生物芯片技术运用于儿童正常、异常发育相关的遗传学研究;将计算机图像分析、可视化算法等技术,运用于儿童发展脑机制的研究;将互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儿童科学的教育研究和培训。实验室已经承担和完成了一批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批有影响的论文,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实验室拥有国际先进的研究条件和装备,建立了基因与生化实验室、生物信息研究、网络与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开发室、儿童情感研究室、脑图像研究室、虚拟现实研究室、情感信息处理研究室、认知行为研究室、EEG/ERP研究室、儿童发展研究室。其中实验室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各类学习科学相关的大型科研仪器和设备共20多台,包括自主开发的学习科学相关的专用研究设备10台(套)。

实验室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研究。主办了多次“学习科学研究论坛”、“中法科学教育高层论坛”和“国际儿童情绪能力发展学术论坛”。实验室与法国国民教育部、法兰西科学院、国际学院间联盟、微软亚洲研究院等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建立并保持着紧密的合作研究关系,与美国纽约大学、哈佛大学、佛罗里达大学等开展了多项合作研究计划。

该实验室已成为东南大学新的学科增长点,并将长期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在今后的五年里,该实验室将致力于儿童发展和科学教育的研究,培养高质量的研究队伍,建立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平台,成为学习科学研究与科学教育培训基地,建成一个国内外知名的科研机构。

 

Ø  国立清华大学学习科学研究所(台湾):

参考网址:http://ils.nthu.edu.tw/files/11-1082-3154.php

 百年名校,全新学习

国立清华大学学习科学研究所正式成立于2010年8月1日,隶属于共同教育委员会。现有专任(含合聘)教师13名,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数字学习及教学设计等。每年招收硕士生14名。

宗旨

社会的快速变迁与科技的日新月异已大幅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传统教育研究亦逐渐转向为对「学习」本质的探讨。「学习科学」作为新兴领域,强调以跨领域的整合性观点,探讨实体与虚拟情境中学习者的学习本质,并藉由科技的应用来提升学习效果。学习科学研究所透过「人」与「科技」两面向,及「人类认知与发展」、「社会与文化脉络」、「学习科技」及「学习引导」四个角度来探究现代社会中人类学习之机制与发展,并以培养能将学习理论转化为学习实务的学生为教育目标。

 特色

  • 21世纪的关键能力:学习。
  • 学习科学研究所为亚洲与台湾首创,与国际学术潮流接轨。
  • 结合学习的认知情意发展、社会文化脉络及创新学习科技,发展跨领域的学习科学探究,培养面向廿一世纪的创新学习人才。

核心能力

 ◎ 学科所将培养学生毕业后具备以下核心能力:

  • 对学习机制有深入的理解及整合性观点。
  • 能从个人与社会之脉络探究学习历程。
  • 能设计或开发适当的学习活动或工具,以提升学习的能力与质量。
  • 能规划、执行基于学习科学之相关研究。
  • 能持续关切学习议题,思考改进的可能性。

 学习科学的曼陀罗模型

  ◎ 两个面向与四个角度的架构:

1.人的面向—心理基础与社会文化脉络

2.科技的面向—学习科技与学习引导

 

Ø  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原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

参考网址:http://brain.bnu.edu.cn/cn/index.html

简介

    认知神经科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世界各国在其诞生之后纷纷建立起与认知神经科学有关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机构,并提出大规模研究计划,希望集中力量, 在人类脑与认知、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上实现重点突破。在我国,认知神经科学近年来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中,“脑科学与认知科学”被列为我国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八大前沿科学领域之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不断拓展、纵深,将可能推 动出现新的科学飞跃,为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打开新的广阔前景。

    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原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7月,是北京师范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基地,是“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

    2005年初,科技部批准成立了“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2006年3月,实验室通过了国家生命科学领域的评估。2008年1月,以3T磁 共振系统为核心的大型实验平台挂牌。2008年5月,科技部对实验室验收合格,标志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正式开放运行。

总体定位

    以高级认知功能发展变化为主线,以“学习与脑的可塑性”为核心科学问题,围绕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机制以及特殊领域学习的认知与脑机制开展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为我国基于脑科学的教育质量提升、认知障碍矫治和人力资源开发等提供依据,促进我国亿万儿童青少年的智力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提升我国人口素质和综合国力。

研究方向

    目前,实验室确立了五个研究方向。

    1.基本认知过程与学习。以视觉学习的特异性和注意依赖性为突破口,揭示知觉学习的一般规律和这些规律所对应的认知神经机制。

    2.语言认知、数学认知与学习。在母语和第二语言学习经验与大脑语言功能的可塑性、语言和阅读发展及其障碍,以及数学认知的基本加工过程及其障碍的认知神经机制等重要科学问题上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

    3.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探讨情绪等非智力因素是如何通过调控脑的高级认知功能,并进而影响学习的机制。以情绪对认知加工的调控为突破口,研究情绪产生 与加工过程的神经机制,情绪与知觉、注意、记忆、语言及决策之间相互作用的神经机制,个体情绪调节的机制,情绪障碍及其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神经机制,以及影 响情绪的遗传与环境因素。

    4.心理发展与脑发育。以基因-环境-脑-行为的整合思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大脑发育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建立基础数据库,为认知障碍与心理健康问题提供诊断依据。

    5.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学研究。以静息态脑功能成像计算方法与应用为突破口,从复杂网络、功能系统到脑局部三个空间尺度,开展核磁共振、脑电、近红外等一系列脑成像计算理论与方法学研究,并应用与临床研究,建设多模态脑成像的技术与平台。

研究队伍

    实验室拥有一支高水平的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创新研究团队,团队成员学科背景包括神经科学、信息技术、磁共振影像数据处理、心理学、磁共振医学和磁共振物理 学等。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该团队在 2007年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为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合作研究提供了人才基础。

研究项目与成果

    实验室在语言认知、数学认知、社会认知、心理发展与脑发育等方面布局了科学研究,承担了863规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 项、国家支撑计划课题、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以及美国自然科学基 金、美国NIH项目、美国Spencer基金等国际合作项目90余项。

    实验室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人文社科奖、教育部、北京市和其他省部级科研奖 励7项。实验室利用自身在全国范围内的领先优势和辐射效应,积极运用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促进了我国教育的科学化,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效益,尤其是在第二语 言学习和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方面,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研究生教育

    实验室建立了以“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从硕士到博士学位的完整人才培养模式,并构筑了与国内国际科研机构合作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支撑体系,为 实验室整体科教实力的提升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实验室有博士点3个: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硕士点5个:基础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与教学论。其中,心理学为中国唯一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20余人,硕士研究生 50余人。目前,有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共计240余名,以及多名博士后、访问学者。2005~2009年期间,共有两名博士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 位论文”奖,46人次获得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奖,1名研究生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校友金声奖学金”,3名研究生获北京师范大学“求是奖学金”,14名研 究生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实验室为研究生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各种优质条件和广阔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派送多名优秀研究生到美国、加拿大、德国等著 名大学进行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

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

    实验室与国际知名科研机构、科研院所开展了广泛、深入、持久和实质性的合作,通过争取国家引智计划的支持,建立了国内与国外紧密合作的国际化研究团队,这 些国际机构包括: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密歇根大学、Banner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所、德国马普认知所、英国谢菲 尔德大学等。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多个国际学术机构任职,与国外专家联合承担了多项国际科研项目,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20多位世界著名科学家对实验室 的科学研究给予了积极评价,实验室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目标

实验室将致力于建设一个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机构、一个面向国内外开放的实验平台、一个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一个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和 一个脑科学与教育应用推广中心。继续为建立我国基于脑的教育、基于脑的认知障碍矫治方法、基于脑的人力资源开发产业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满足促进我国亿万儿 童青少年的智力和心理健康发展、提升我国人口素质和综合国力的国家重大需求。

 

Ø  华南师范大学学习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参考网址:http://site.scnu.edu.cn/plus/list.php?tid=17

 

赵建华,博士(PhD),教授,学习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国际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APSCE)执行委员会委员(EC Member)、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GCSCE)执行委员会委员、澳门基础教育科技应用协会顾问、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教育学会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职务培训首席专家、广州市欧美同学会第五届理事、兼任华南师范大学国际语言学习中心教授等。

赵建华教授先后于2002年获得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2006年5月获得英国设菲尔德大学哲学博士学位(PhD)。

赵建华博士于2005年至2007年期间在英国兰卡斯特(Lancaster)大学教育学院高级学习技术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2000年至2001年期间在日本联合国大学高等研究所(UNU/IAS)担任研究员,并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TIT)和日本多媒体教育研究所(NIME)从事合作研究。

赵建华教授现担任期刊《Journal of 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编委会委员、期刊《Global Chinese Journal for Computers in Education (GCJCE)》期刊编委会委员、《电化教育研究》稿件评审专家、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稿件编审、英国Sage Publication书稿编审、加拿大SSHRC项目评审专家等。

赵建华教授先后承担多项省部级以上及国际合作研究课题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国家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资助课题、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重点研究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和国际学校项目、欧盟项目(如EQUEL项目)、中英(如eChina~UK项目)、中美(如WISE)项目、中加(如GCC和GCE项目)、中新(如DISCOL项目)等合作研究项目。同时也承担了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广东省精品课程《计算机辅助教育》建设项目。在国际与国内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82篇学术文章获得EI、ISTP、Inspect、人大复印资料全文索引、CSSCI索引。

二、国外著名学习科学研究中心简介

Ø  Gallaudet University(哥劳德大学) 视觉语言与视觉学习科学中心   

参考网址:http://vl2.gallaudet.edu/

视觉语言与视觉学习科学中心,即Visual Language and Visual Learning (VL2),依托单位为Gallaudet University,视觉语言与视觉学习学习科学中心依托单位是哥劳德大学(Gallaudet University),由Thomas Allen博士领衔,来自Georgetown University的Guinevere Eden和来自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的David Corina是VL2的科学主管。哥劳德特大学为耳聋和听力障碍的大学生在自由主义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是领先世界的。这个大学提供了获得国际名誉的杰出的为耳聋、听力障碍和正常听力的学生的研究生项目,并且也有很好的研究水平去传授历史、语言、文化和其他相关给耳聋的人。 

VL2的目标是进一步加深对以视觉形式获取语言和知识的各种影响因素的科学理解,这些因素包括生物学的、认知的、语言学的、社会文化的以及教育学的方面的。VL2汇集了大批来自各种不同学科与领域的聋哑和听觉方面的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来共同研究语言和读写能力究竟是如何在那些聋哑人身上得到发展的。这方面的研究将会对聋哑学生的教育有所帮助,并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学习在个体身上,尤其是在那些聋哑和听力有障碍的个体身上究竟是如何发生的这一问题的认识。

    VL2研究的是当丧失听力的时候,人是如何获得与使用语言,并发展其读写能力的,并以此来推动学习科学的研究。来自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团结在一起,共同探索聋哑人是如何学习阅读的,并研究各种基于视觉的学习策略如何能够被拓展到一般的教育实践中。

 VL2的研究人员和合作伙伴来自三个学科领域:

    (1)语言和脑科学的学者们寻求对视觉语言之神经机制的认识;

    (2)语言结构和视觉形式方面的学者们把精力集中在对各种视觉符号体系的语言结构以及认知过程的研究上;

    (3)视觉学习的发展及其社会文化过程方面的学者考察的是自然情境中的视觉学习者的学习环境。 

Ø     Temple University(坦普尔大学)空间智力与学习中心

参考网址:http://www.spatiallearning.org/

空间智力与学习中心设在坦普尔大学(Temple University),由Nora S. Nnewcombe领衔,汇聚了来自坦普尔大学、西北大学、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以及芝加哥公立学校的科学家与教育工作者们,致力于以下研究目标:(1)理解空间学习;(2)使用有关空间学习的研究成果来发展各种项目与技术,以变革教育实践,帮助学习者发展那些在全球化经济竞争中必须的技能。

    空间智力与学习中心的研究人员包括了来自认知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教育学、神经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以及那些对他们所在领域中的空间思维感兴趣的地球科学家与工程师们。空间智力与学习中心研究的是诸如“如何测量空间学习”这样的基本问题,研究方向有三个:基本认知过程、符号系统、教育中的空间思维。此外它还把研究重点放在如何降低空间认知中的性别和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上,因为这是一个事关社会公平的问题。空间智力与学习的研究活动是与芝加哥公立学校系统密切合作的,尤其是幼儿园、一年级和二年级。当然,空间智力与学习中心也重视对本科教育以及地球科学和工程相关的空间智力与学习问题进行研究。

Ø    UCSD(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哥分校)学习的时间动力学学习科学中心

参考网址http://tdlc.ucsd.edu/

  学习的时间动力学学习科学中心即The Temporal Dynamics of Learning Center ,学习的时间动力学学习科学中心建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哥分校(UCSD),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中心,主要就学习的时间动力学进行研究。学习的时间动力学科学中心关注四个主要学习方面:感官动力学习,交互记忆系统、知觉专家、与学习相关的社会交互系统,每个网络都是由来自不同机构的主要研究员组成,为了组织这样一个多样化的科学家小组,中心的研究员分成四个研究网络,每个研究网络大约十个研究员,各个研究网络关注如何学习的不同方面。

Ø    达特茅斯学院认知与教育神经科学中心

参考网址:http://ccen.dartmouth.edu/

认知与教育神经科学中心,即Center for Cognitive and Educational Neuroscience (E-CEN)。认知与教育神经科学中心设在达特茅斯学院,由Michael Gazzaniga负责,把认知神经科学与教育结合在了一起。教育改变了大脑,而对这一复杂过程的理解对创建一门学习的科学来说是基础性的。以对大脑是如何编码、存储、激活知识的认识为基础,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包括:学习的障碍有哪些?如何克服这些障碍?包括语言、数学、科学和读写能力等关键知识领域的学习需要什么样的脑基础?各种社会性与文化方面的因素是如何影响学习的能力的?遗传因素是如何影响学习的?为了探索以上这些问题,C-CEN在认知与教育神经科学方面展开了基础研究,推进研究人员与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以对学习的基础科学研究推动与变革现实世界中的教育实践。

    C-CEN的研究核心是对人类学习的脑基础进行基础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对关键知识领域的学习的研究,如对语言、阅读、科学、数学的学习;(2)对学习的各基本方面的研究,如学习的迁移、大脑偏侧化、学习的社会性、大脑的发展等。

C-CEN的研究采用了多种先进技术与方法,如磁共振成像技术、近红外线摄谱术以及各种遗传与行为测量技术等。此外,C-CEN的研究涵盖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从婴儿、儿童、青少年到青年,研究的情境既包括实验室环境,也包括正式的课堂教学环境,还包括其它各种非正式的学习环境。

Ø  华盛顿大学非正规与正规环境学习中心

参考网址:http://life-slc.org

非正规与正规环境学习中心即:Center for Learning in Informal and Formal Environments。非正规与正规环境学习中心设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是国家科学基金会于2004年秋首批设立的四个国家学习科学中心之一,由华盛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和斯坦福国际研究院(SRI International)共同组建。从儿童到成年,学习在各种正规的与非正规的环境中发生着,LIFE中心的目标就是找到打开人类学习之奥妙的钥匙。LIFE中心从认知的、语言的和社会的纬度来考察在各种正规与非正规环境中发生的学习,寻求对学习的神经过程与基本原则的科学理解。

    LIFE中心由著名学习科学家John Bransford担任首席研究员,组成了一个协作型的、跨学科的研究团体,通过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之间的思想交锋来不断推进对学习的理解。LIFE中心致力于创建各种各样的学习环境,以使学习者为未来的学习做好准备,还开发了各种类型的评估技术与方法,以对学习的结果进行测量。

LIFE中心的使命是:从神经生物学、认知科学、发生学、社会-文化学等不同学科出发,采用各种研究方法,在学科交叉中来考察有关人类学习的关键问题,探求人是如何学习的基本原理;加强学习科学领域内的个人和组织之间在研究以及教育方面的合作关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不断加深对人类学习的理解,促进支持人类学习的能力不断有效提升。

Ø  教育、科学与技术中心的卓越学习科学中心

参考网址:http://celest.bu.edu/

 教育、科学与技术中心的卓越学习科学中心,即Center for Excellence for Learning in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CELEST由波士顿大学、布兰迪斯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组建,设在波士顿大学,由Stephen Grossberg担任首席研究员。CELEST研究学习中的各种行为以及大脑过程,并对其进行建模。学习过程包括视觉感知与再认、语音与语言、认知-情感交互、回忆、概念与规则形成等。CELEST还以对学习过程的认知过程为基础,开发新的、量化的学习算法,CELEST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因此将得以能够解决由那些具有不确定性的、处于经常变化中的数据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突出的技术难题。该中心通过经验、技术、教育、建模四种方式研究自然智能。CELEST由NSF资助的一个多研究机构组成的中心,隶属于波士顿大学认知与神经系统系。CELEST的目标贯穿于8个主要的相互交叉的延伸的任务中,由Stephen Grossberg担任首席研究员,主要研究在视觉感知与再认中的学习:适应性行为的薄片脑皮层动力学 (Ennio Mingolla);听力、演讲与语言的学习 Barbara Shinn——Cunningham;认知——情感交互及有规划的序列行为的学习 (Daniel Bullock);学习与短时记忆——编码与重获(Michael Hasselmo);概念构成与规则发现的学习(Earl Miller);注意再认的学习与脑成像技术( Gail Carpenter);教育技术、课程发展与超越( H.Eugene Stanley);超越差异性 (Jacqueline A. Liederman)。

Ø  匹兹堡学习科学中心

参考网址:http://www.learnlab.org/

匹兹堡学习科学中心即:匹兹堡学习科学中心由卡耐基梅隆大学、匹兹堡大学和卡耐基学习公司三家联合组建,由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著名学者Kenneth R. Koedinger担任中心主任,致力于推进对强健式学习(Robust Learning,又译鲁棒学习)的科学理解。PSLC要解决的是学习研究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在为数众多的有关学习的研究成果中,鲜有能够从实验室迁移到课堂中,从一种研究与开发情境中迁移到另一种研究与开发情境中,从一种领域迁移到另一种领域中的。学习研究的成果不可谓不多,但是很少有哪些实验研究的结果能够在满足严格的科学标准的同时又能够对现实的学习活动有实际价值的。

PSLC的两个关键目标是:(1)为有关学习的实验研究创建一种新范式,按照这中新的研究范式,学习的研究将被置于真实的课堂情境中,所获得的研究结果符合严格的实验室科学研究的标准;(2)致力于研究强健式学习,(Robust Learning,又译为鲁棒学习),这种学习不仅持续的时间长,而且还能够迁移到各种新颖的情境中,并对未来的学习活动有所助益。

    PSLC上述两个关键目标的实现是借助于一个称为“学习实验室(Learn Lab)”的共享资源实现的。“Learn Lab”可以使课堂情境中的学习研究的实验精确性达到一个新的高度。Learn Lab集成了各种先进技术,汇集了优秀的学习科学家,建立了含有各种学习者交互行为的数据库系统。Learn Lab提供了七门由计算机化的智能导师系统支持的课程。这些智能导师系统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学校情境中,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指导。七门课程分别是算术、几何、物理、化学、法语、中文和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这七门课程将作为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学支持、学习内容的试验台。PSLC开发各种必要的社会性、技术性基础设施来帮助学习科学家们在Learn Lab上开展真实课堂情境中的学习的实验研究。只要在实验研究中表明某种方法能够导致可持续的学习结果,这种方法将会被马上介绍给公立学校系统中的学生,以促进他们的学习。

Ø  西北大学联结学习与基于计算机的建模研究中心

参考网址:http://ccl.northwestern.edu/ 

联结学习与基于计算机的建模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Connected Learning (CCL)and Computer-Based Modeling),由西北大学主办。联结学习中心是由Uri Wilensky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1995年在塔夫斯大学建立,2000年移址西北大学。在该中心,西北大学的教职工和学生与该校的和其他大学的研究者一起工作。其成员包括教育研究者、课程开发者、软件工程师和建模者。该中心由西北大学,国家科学基金会以及一些商业赞助商支持。

    为了支持该中心的研究工作,该中心还开发了在课堂和非正式环境下使用的工具和课程。该中心开发的工具主要用于基于计算机的建模,模拟和观察所有“代理”行为的综合结果。利用网络logo语言,学生和研究者已经建构了大量的关于自然和社会中复杂现象的模型。以logo语言建构的模型涉及生物、化学、物理、地球科学环境、历史、社会学、商学、医学以及很多其他领域的现象。这些模型和能被开发为或者修改为中小学或者大学课堂所需要的基于模型的一部分,也可作为更先进的环境中的研究的基础。

    该中心也开发了一些支持“Participatory Simulations”(部分模仿)的技术。将HubNet整合到网络logo语言中,使得学习者网络能够协作开发和控制模拟。参与“Participatory Simulations”的学生是系统的一分子,然后观察系统行为作为一个整体如何从这些单个行为中形成的。系统的这种紧急行为和他与单个参与者的行动和策略之间的关系将会成为讨论和分析的目标。

    这些新的技术使得学习者在微观和宏观方面都有经验。如果没有这些新的技术,要使学习者在微观和宏观方面都有经验是很困难的。更重要的是,通过积极的探索、讨论、建构,学生能够将新的经验与他们原有的经验世界相联系,使得他们的新知识对理解复杂世界方面是有用的。

该中心为那些使用他们工具和材料的组织和教师提供帮助。该中心经常与教师一起开放材料,以适应教师们的特殊的环境,并且周期性地为教师提供工作室。

Ø  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学习科学研究所

参考网址:http://www.lsri.nottingham.ac.uk/

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学习科学研究所(Learning Sciences Research Institute, LSRI),位于诺丁汉大学赦年校区(Jubilee Campus,Nottingham University)的诺丁汉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Learning Sciences Research Institute,LSRI)是欧洲建立的第一个学习科学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学习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创新研究。LSRI汇集了来自诺丁汉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教育学院、心理学学院以及其他领域的研究专家,围绕学习的基本过程及如何设计与评价新的学习技术与学习环境来巩固和加强人类的学习与互动,共同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该研究所感兴趣和主要研究的领域为:

1、 全球和远程学习(global and distance learning)

2、 混合现实学习技术(mixed-reality learning technology),

3、 娱乐和基于游戏的学习(playful and game-based learning)

4、 学习文化和情境(learning cultures and contexts)

5、 视觉思维和学习(visual thinking and learning)

6、 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

7、 为手机设计和非正式的学习(designs for mobile and informal learning, )

8、 课堂交互分析(analysis of classroom interaction)

9、 基础学习过程(fundamental learning processes)

该中心使用各种方法来调查基础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 关于新技术和学习环境的干预研究(intervention studies involving the design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s, )

2、 口头协议和对白的分析(analysis of verbal protocols and transcripts)

3、 认知和交互的计算机模型(computational models of cognition and interaction)

4、 课外学习活动的观察(observations of learning activity within and outside the classroom)

5、 非正式学习的日常研究(diary studies of informal learning)

6、 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interviews with learners and teachers)

7、 对心理活动的控制研究(controlled studies of mental activity)

8、 神经系统和认知建模(neural and cognitive modelling)

 

敬请各位博友批评指正,补充完善!

THE END

发表回复